不少职场年轻人进行健康体检时,看到报告中有“头颅核磁共振提示‘脑白质高信号’”,担心身体出了问题,想知道这是否需要治疗。对此,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熊建美进行了相关科普。
“随着头颅核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偶然查体发现脑白质高信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研究显示: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现率约50%,在9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现率高达95%。”熊建美介绍,脑白质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由于其比细胞体聚集的大脑皮层颜色浅,故名“脑白质”。如果以长途电话比喻灰质,白质就是将其彼此相连结的电线。脑白质高信号具体是指头颅核磁共振T2WI及FLAIR序列有高信号,以往曾被称呼为“缺血灶”,目前国际规范的命名是“脑白质高信号(推测血管源性)”。
脑白质中的神经元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性或损伤,都会造成脑白质高信号。一般来说,儿童主要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代谢酶异常导致中枢神经髓鞘形成障碍而产生;成人多以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以及代谢性、中毒性疾病引起中枢神经白质脱髓鞘,导致脑白质变性;老年人则主要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导致脑动脉硬化或狭窄,引起局部脑白质出现缺血缺氧病灶。
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这种不规范的诊断需要尽量避免。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比较明确,指脑深部小穿支动脉发生闭塞而引起的小缺血灶,多分布在皮层下白质区、基底节、内囊、丘脑、放射冠及旁正中桥脑,主要病因多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在很多医院的影像报告中,习惯把脑白质高信号报告为“腔隙性脑梗死”,从而使很多人诊断为脑梗死,造成恐慌,甚至开始常年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聚药物,进而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甚至增加出血的风险。
脑白质病变也是分等级的。Fazekas视觉评分,是目前公认的、通用的评价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量表。临床中为了方便,目前常用改良版Fazekas法(3级):Fazekas 1级:斑点样;Fazekas 2级:斑块样(斑点部分融合);Fazekas 3级:斑片样(病变大片融合)。
脑白质病变很常见。目前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较多的为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 1级。Fazekas 1级目前多认为与缺血以及年龄老化有关,若脑白质病变的程度和年龄相符,则不需要干预和治疗。
熊建美提醒,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如Fazekas 3级或<75岁以下人群Fazekas 2级需要咨询神经专科医生,积极排查心脑血管疾病常见危险因素,必要时排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感染、免疫性疾病,以尽早明确脑白质高信号的原因。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