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恢复至7群42只;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5%、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我省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为了守好这份“本钱”,中组部第六批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组团成员两年来立足岗位职责,通过组团模式发挥所长、形成合力,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机制、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治理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助推美丽海南和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组团负责人,挂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的邸伟杰介绍,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作为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组团牵头单位,承担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为更好开展组团工作提供了平台。
两年来,该组团取得全国多项首创:完成全国第一个海上风电规划环评审查,为海南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若干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等多个在全国具有开创性的法规制度,为绿色自贸港建设奠定制度基础;推动率先出台《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推动构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项目库;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单一物种农业野生资源保护发展规划《海南省野生稻保护发展规划(2025—2030)》等。
此外,组团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选派单位资源优势,在工作推进、政策支持上发挥联络沟通作用,协调推进重大规划和项目环评审查审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环评制度改革、美丽海湾创建等事项。
“挂职期间,组团的各位同志注重学习,积极融入,克服困难,发挥所长,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地将专业优势、创新意识、工作经验有效落实到挂职工作中,为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很多好思路、好办法,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邸伟杰说。
比如,挂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环评处处长的宋巍巍,推动创新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双向衔接体系,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智能分析研判,同时全面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完善对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挂任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的洪滨推动完善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地问题台账的整改销号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整改,并建立海南“南部山水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有效防止生态修复过程中产生新的生态破坏问题。
挂任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科技处副处长的孙建鸿开展“从农田到河流”全程监测,选取13条河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溯源监测,同时开展文昌鸡和三亚芒果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打造,推动农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
挂任省发展改革委环境资源处副处长的胡水兵推动构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项目库,全面加力推动“两新”工作,大力推进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等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建设,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挂任五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黄业伟,探索推进水满乡全域“五零”绿色农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动科技支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发布了茶叶、蜂蜜、山柚油等5项团体标准及“五指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建成红茶酸酪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激活产业新动能,五指山茶叶产值首次突破2亿元。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在即,组团成员不约而同表达了对海南这片奋斗热土的依依不舍,并表示今后不论何时、何地,都将在不同岗位上持续心系海南、关注海南、支持海南,见证自贸港成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