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海关所属八所海关在对入境船舶进行登临检疫时,在干货仓发现活体昆虫6只,关员随即将活虫封装采样送检。经鉴定,其中1只活体昆虫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褐拟谷盗,系海南口岸首次截获。
据介绍,褐拟谷盗为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常见于全球热带及气候较温暖的地区,作为仓储害虫,主要危害粮食、饲料等储存物,导致粮食结块、变质、发霉,大量繁殖将给农业生产、粮食储备和加工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随着国际贸易持续发展,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保障国门生物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海南在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方面深耕细作,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强化有害生物检疫鉴定科研攻关能力,多次从进出境植物、植物产品等货物中检测出国家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多个口岸监测发现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口岸生物检疫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据悉,海南持续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海关、农业、林业、口岸单位等部门的生物安全共治机制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联动机制建设,强化技术交流和信息互通。做好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及外来入侵生物,及时启动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措施,妥善处置风险。深入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成效,增强民众遵守国门生物安全法律、保护生态安全的意识。
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关将继续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加强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防控,筑牢口岸国门生物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保护我国农林渔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通讯员 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