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9月18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千年前,古丝绸之路上,商人们牵着骆驼,驮着丝绸、瓷器,穿越茫茫沙漠戈壁,将东西方的商品与文明紧密相连。而今,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以数据流为纽带,让跨境贸易突破山海的阻隔,在数字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日前,商务部发布《全国“丝路电商”典型案例》,德航集团打造并运营的三亚“一带一路”国家馆及“永不落幕的消博汇”助力买卖全球案例荣列其中。该案例以口岸商业为核心、以跨境贸易为纽带的发展模式,成为海南自贸港制度型开放、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实践样本。
跨境商品在德航FLY3跨境(零关税)体验城内展出和销售。
◆破除壁垒:“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模式降本增效
在探索如何开创一条便捷、互利、开放的“数字丝绸之路”进程中,“电商”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
如今,国际商品馆在中国并不鲜见,得益于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这些海外商品得以漂洋过海,以更实惠的价格、更新鲜的姿态,摆上中国各地的货架。
南非馆、意大利馆、中西亚馆……走进位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德航FLY3跨境(零关税)体验城(以下简称“体验城”),来自各国的商品琳琅满目,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实现“买全球”的愿望。
德航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德航集团丝路电商实践的核心载体,它既是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授权的“永不落幕消博汇”三亚常年展销中心,也是集“经贸文化策展、全球美食汇、跨境零售”于一体的场景型口岸商业综合体。
德航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能入选国家案例,在于该集团打破传统口岸商业单一的销售模式,创新构建“策展-零售商业”融合体系,通过三大核心路径实现跨境贸易效能的显著升级。
其中,“线下展销+跨境电商”的无缝衔接是重要举措之一。体验城打造了海上“一带一路”国家商品馆,成功引进英国、南非、意大利、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商品馆,覆盖数百个品牌、超3万件。
“保税实物展示+跨境电商销售”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德航集团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将海外商品提前备货至保税仓,以实物展示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同时缩短物流周期。原本“短期展会展品”转化为“长期可售商品”,极大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消费者无需担心商品的真实性,且能更快收到所购商品。“旅客在体验城可以现场沉浸式体验全球特色商品,随后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下单,实现‘即展即售’。”该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既能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商品,又能享受线上购物的便捷。
此外,“线上展示+跨境直播”拓展了销售边界。通过直播电商形式,体验城的全球好物被推向全国消费者,突破了口岸地理限制。未到店的用户也能便捷购买海外优质商品,进一步扩大了销售范围。
截至目前,德航集团已与多国供应商达成深度合作并获得其官方授权,先后获准设立“南非执政党非国大经济论坛授权海南自贸区德航集团驻中国代表处”“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商会驻中国代表处”等具有国家影响力的机构。并通过“永不落幕的消博汇”的平台优势,成功助力南非葡萄酒、意大利珠宝、马来西亚锡器等海外优质品牌顺利开拓中国市场。
◆打通渠道:南北双枢纽链接海陆丝绸之路
对于不少传统外贸商户而言,入驻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打开商品全球销路的重要选择。
对德航集团来说,亦是如此。为深化丝路电商的溢出效应,德航集团依托口岸资源优势,构建起“南北呼应、陆海联动”的战略布局。
观众在德航FLY3跨境(零关税)体验城参观展品。
在海上丝路枢纽方面,德航集团以德航FLY3跨境(零关税)体验城为核心,打造海上“一带一路”国家商品馆,聚焦东盟、欧洲、日韩等海上贸易伙伴,成为海外商品进入中国的“南方门户”。众多海外商品通过这一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
陆上丝路节点布局在喀什口岸。德航集团在此设立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国家商品馆,链接中亚、西亚等陆上贸易圈,打通了中亚特色商品进入中国的陆上通道。中亚的特色产品得以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贸易往来。
在巩固三亚、喀什核心节点的基础上,德航集团将业务辐射至全国多个机场交通口岸,进一步扩大口岸商业版图,形成“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覆盖”的跨境贸易网络。
当前,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德航集团不仅实现“全球好物引进来”,更积极推动“国货出海”。通过整合国内优质供应链,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机遇,德航集团不仅引进全球商品,也推动海南热带农产品、轻工产品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业态赋能:三亚跨境电商迎机遇
从驼铃声声、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到数字技术赋能下跨越山海的全球贸易,“丝路电商”映照着当今国际贸易的“驼铃”和“帆影”。
三亚正以“买全球、卖全球”为目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监管模式,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以德航集团为例,在丝路电商实践中,该集团以构建产业生态为重点,强化跨境贸易基础能力,获得“三亚市跨境电商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同时,该集团以FLY3跨境(零关税)体验城为核心,构建“国内国际供应链综合选品交易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选品、仓储、物流、销售等全链条服务,降低其运营成本。
德航集团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馆和“永不落幕的消博汇”建设,增加进口品类,优化消费体验,并借助自贸港政策,加速国货出海。
不仅是德航集团,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三亚跨境电商产业迎来多项利好。回顾三亚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迅速而积极的态势——
2020年,三亚跨境电商体验城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盛大开业。体验城占地5000多平方米,汇聚了2000多款跨境电商商品,成为三亚免税购物的新亮点。这里特别引进了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的知名品牌及热销产品,如雅诗兰黛、兰蔻、古驰、香奈儿等,为消费者提供了绝佳的购物体验。
同年,三亚成功获批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发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批准设立,标志着试验区产业布局迈出重要一步。
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这两年来,三亚加强与福建、南宁、襄阳等地签署协议,携手共促区域跨境电商发展。
借助电商通道,三亚不仅“买全球”,也在“卖全球”。这几年,三亚民营企业积极探索跨境电商途径。
红色的火龙果、带有特殊果香的芒果酒、飘香的树上熟芒果……一批批来自三亚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海关,走出国门,加速“鲜”行全球,在国际市场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三亚福返芒果(总部),一箱箱打包好的芒果被装上卡车。近年来,一批批三亚芒果走出国门,销往海外。
2017年三亚芒果首次直接从三亚出口后,8年来,三亚芒果每年均出口50吨左右,主要销往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荷兰等10多个国家;
三亚莲雾2023年首次出口加拿大后,迅速成为海南水果出口“常客”,目前已打入温哥华、迪拜等北美和中东市场;
海南希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芒果冰淇淋产品,采用液氮锁鲜工艺创制原色原味速冻整支芒果,保留鲜果香味、糖度和营养。相关产品已经做了出口的备案和手续准备,有望借助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通过使用本地或进口原料在海南加工后销往海南岛外,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新业态带来新动能,新动能带动新发展。乘风而起的三亚新电商,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在“买全球、卖全球”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少云 李学仕 刘琪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