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面向全国征集评选2024年度全国“双减”及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我省共有3个案例入选。其中,东方市《数字智慧赋能“双减” 推动科学教育增值》入选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海口市《滨海九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点亮儿童创新梦想》《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走出特色办学之路》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后,我省协同推进阳光快乐教育,“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近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做加法:
播撒“好奇的种子”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省一群小学五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时而仰头聆听,时而低头摆弄着手中的模型。
“潜望镜为什么长这样?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课堂氛围热烈。
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学生在码力工厂课堂上学习。
去年8月,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海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助推“双减”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作为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之一,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通过探索开发科学教育课程,逐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多方位的科学教育体系。
“在小学部,我们基于国家基础课程,开设了STEAM、TRIP等科学融合课程,学生们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教学副校长罗明轩介绍,例如,该校通过草药春秋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传承文化;通过码力工厂课程,将天体物理、基础科学、机械结构、编程入门等内容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开拓创新视野等。
据介绍,该校初、高中学部开发了机器人、无人机、创客、木工、数媒设计等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引领他们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形成专长。
“点开链接,会出现一条可爱的小蛇,接着屏幕就开始撒‘红包’了。”日前,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四年级学生姚梓煊利用电脑编程语言,设计出一款充满童趣和创意的拜年小程序,这是她在寒假中完成的科技作业。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瞄准科学教育这一阵地,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已开设科技模型制作、VEX机器人等21门科技类校本课程和27门科技类课后特色课程,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用纸壳做出一辆辆能载人的“车”,绘出一幅幅幻想画、树叶画,比拼激烈的万物叠高比赛……“学校还将科学课堂搬到户外,通过举办各类特色科教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质效:
校内服务上新升级
音乐、书法、球类运动、趣味科普、创意手工、益智游戏……今年寒假,三亚市教育局和共青团三亚市委员会联合为全市孩子送上了一份假期好礼——开设寒假公益托管服务。
“每天老师带我们到操场打羽毛球或者乒乓球,阳光洒在身上很舒服!”三亚学子彭灏的快乐,正是源于当地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提升课后服务工作。
曾经,孩子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困扰着不少家庭,家长们只好将孩子送进托管机构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是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的重要一环。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我省各地各校积极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打造了黎锦、竹竿舞、陶艺、海南八音等一批海南特色课程。
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木工社团学生为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制作参赛作品。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义务教育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惠及74.8万名学生;推广校内午餐午休服务,惠及34.17万名学生。”该负责人说。
在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学校,弦、琴、笛、管、箫、锣、鼓、钹八大类乐器齐上场,一首首海南八音经典乐曲响彻教室;在五指山市红星学校,竹竿舞、鼻箫、黎锦等18门非遗校本课程轮番上阵……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通过将非遗课程引入校园课后服务等方式,丰富校园生活,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历史教研员吴永青说。
围绕校内“主阵地”,我省多地学校还通过强化作业设计和管理,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日前,打开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的智慧教育平台,一根根动态变化的曲线清晰可见,作业发布数、学生参与人数、完成情况等指标一目了然。为实现作业减量增效,该校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需求的作业,分层布置,即时完成作业发布、提交、批改和反馈,并通过数据分析报告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老师还通过语音、视频等平台功能进行远程辅导,引导我们根据反馈订正作业,方便又高效。”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初二学生林雨洋说。
更有力:
强化校外培训监管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省大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3年多来,我省原有864家学科类培训机构被压减至67家,并100%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学生制作的科技作品。
2021年11月,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出台《海南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收费项目、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相比3年前,我省学科类培训平均收费价格已下降60.4%。”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后,省教育厅又会同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科技厅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目录清单,将非学科培训细化为文化艺术等3个类型15大类109个小项目进行分类审批和精准监管,持续推进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工作,防范出现培训价格畸高问题。
今年寒假期间,为确保广大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充实、愉快的假期,省教育厅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全面推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网页端、APP机构端和家长端的应用,提前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打开该平台,选择所在区域,就会出现一批合规校外培训机构名录信息。“有了这个平台,家长挑选校外培训机构时不再头疼,既安全又有保障。”海口学生家长陈女士说。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持续抓好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关键时点部署专项行动,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规范校外培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