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烽火映初心,精神传承照征程。“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瑰宝,更是新时代中青年发改干部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基层发改部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师”与“发动机”,肩负着谋划发展蓝图、推进关键改革、保障改善民生的千钧重担。唯有将井冈山精神的本质内涵与党建引领的核心要求深度融合,把在井冈山学习的所感、所思、所悟,真正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落实的举措与履职尽责的实效,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筑牢政治根基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将士在绝境中坚守信仰、迎难而上,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肃立在庄严肃穆的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凝视着镌刻无数英名的石碑;驻足于简陋却坚韧的小井红军医院,触摸着斑驳的遗迹,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也获得深刻教育,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初心之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使命之思,有了更为具体真切的体悟。
淬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项目审批、政策制定、资金监管等各项工作中,确保基层发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锤炼艰苦奋斗的过硬作风。传承“红米饭、南瓜汤”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摒弃“等靠要”思想,以“过紧日子”的自觉精打细算用好财政资金,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产业转型、要素保障等发展难题。
锻造敢于斗争的责任担当。面对发改工作中的“硬骨头”,要学习革命先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作风,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战场提升斗争本领、彰显青年担当。
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激活发展动能
八角楼的微弱灯光,曾照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新路,更孕育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作为改革发展一线的基层干部,必须将这一思想灵魂与实践要求,深深融入决策部署到探索执行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推动工作的基本遵循。
坚持实事求是谋事创业,传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企业和田间地头,全面掌握本地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优势短板与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发展规律和人民期盼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坚决杜绝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和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勇于敢闯新路破解瓶颈。汲取红军游击战“十六字诀”蕴含的创新智慧,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在推动自贸港政策落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等关键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以“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践行初心使命
井冈山斗争的胜利,根本上是人民的胜利。红军之所以能在艰难中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重要原因,更离不开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黄洋界保卫战中“军民鱼水情”的佳话,深刻诠释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真理,这也是基层工作的力量源泉。
问计于民汇聚发展合力。谋划重大项目、制定民生政策时,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通过座谈会、网络征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在老旧小区改造、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凝聚最大共识。
为民服务办好民生实事。发改工作最终要落脚于服务人民、改善民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聚焦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狠抓落实务求工作实效。秉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干劲,对稳经济政策、民生工程项目建立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实行挂图推进、倒排工期、跟踪问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用实际成果回应群众期盼。
井冈山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坚,是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精神养分。作为基层发改战线的青年力量,我们将以井冈山学习为新起点,把井冈山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以党建为引领,用信念锚定方向、用奋斗锤炼作风、用创新破解难题、用实干赢得民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推动基层发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黎晓菲)(作者系三亚市海棠区发改委主任,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