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棉线连古今 千年崖州织新篇 ——专家学者共探崖州文化与黄道婆文化
一根棉线连古今 千年崖州织新篇 ——专家学者共探崖州文化与黄道婆文化

千年崖州,海风依旧传颂着一位女性的传奇。她自海而来,又将文明的星火播向江南,织就了一段“衣被天下”的壮阔史诗。10月21日,在2025崖州文化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广东、海南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三亚,从历史考证、文化阐释、非遗传承等多维度,共同探讨崖州文化与黄道婆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勾勒出一幅以文化为纽带、携手前行的生动图景。

历史回响:

古韵崖州的文明交融与创新火种

“挖掘和弘扬黄道婆文化,核心在于弘扬她所代表的勇于跨海学习的开放胸怀、善于融合创新的精神。”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从宏观的海洋文明视角切入,提出黄道婆的历程体现了“海洋文化北进”的历史脉络。他认为,黄道婆生于宋元之际沿海地带,其飘海而至崖州,学习并掌握了当时已受海洋文明影响的先进棉纺织技艺,后又将技艺反哺松江,推动形成了以内循环为基础、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早期贸易形态,其文化遗产是南海海洋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著名作家、海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孔见看来,黄道婆是“天涯文化”积极精神的杰出体现者。孔见阐述道,黄道婆从松江童养媳的绝境中出走,在崖州之地没有沉沦,反而从黎族璀璨的纺织文化中汲取智慧,实现了生命的蜕变与超越,最终“衣被天下”。这种在“山穷水尽”处开辟新天地的精神,与苏东坡在海南的经历一样,深刻诠释了天涯文化中“绝地反击”、勇于开创的内在意涵。

“黄道婆对海南黎族纺织技术的深入学习与创造性转化,是沪琼两地历史联动的光辉典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介绍,元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基础薄弱,而海南已形成完整的棉纺织技术链。黄道婆在崖州生活数十载,系统学习了从去籽、弹棉到纺纱、织布的全套技艺,特别是对关键工具进行了革命性改进,如将手摇轧车改为脚踏,创制脚踏三锭纺车,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些技术创新使松江府迅速崛起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为日后上海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焕发光彩:

特色文化的两地联动与文旅融合

历史的光辉如何照进现实?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分享了该公园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的探索。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座纪念公园不仅通过展陈讲述黄道婆的历史贡献,更致力于棉纺织技艺的活态传承。他们恢复技艺全链条,邀请民间织娘展示;开辟“都市棉田”,让青少年体验“何以为衣”;结合传统节日打造品牌活动;培养“棉朵朵”小小讲解员;推动非遗进社区、进商圈、进国际舞台。方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期待三亚与上海能有更多实质性项目落地,汇聚专家力量提供专业支持,实现经验共享、联合宣发推广。上海拥有广阔的文旅平台与优质的游客群体,若能将这些游客引导至三亚,引导他们走进黄道婆的‘第二故乡’,即便不了解黄道婆文化,也能从对服饰的兴趣、对海南本土文化的好奇入手,让他们产生天然的亲切感与‘家乡感’。而这份文化认同,终将转化为促进消费的有效抓手,让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黄道婆的精神之光,在沪琼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黄道婆的价值,不仅在于她改良的纺织器具比欧洲早数百年,更在于她用一根棉线,织就了徐汇、三亚两地文化交融的纽带。徐汇的乌泥泾被和崖州的黎锦,本就是同根同源的文化瑰宝。黄道婆的人生轨迹,是一部文明互鉴、民族交融的史诗,她为我们今天如何理解文化交流和互鉴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宋浩杰期待,未来两地能在史料共研、传承人共育、文旅路线共塑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三亚实践:

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数字赋能

近年来,三亚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围绕擦亮“古韵崖州”品牌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系统推进黄道婆与黎锦历史文化研究,推动文化遗产由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转变。通过启动“黄道婆与海南黎锦历史文化研究项目”,联合高校开展专题研究,推动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等非遗进校园,有效提升了崖州文化的可见度与影响力。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黄道婆,其意义早已超越纺织技术本身。深入挖掘黄道婆文化及其背后的崖州文化底蕴,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深沉文化动力、增强三亚文化辨识度的关键举措。

三亚将持续深化黄道婆文化的研究推广,计划打造黄道婆数字文化空间,利用VR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增强文化资源的可感知性;系统开发黄道婆文化IP,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扩大传播力;持续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激发民间创造力,让黎锦等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黄道婆文化和崖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0-21 08:2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1 06: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0 09:4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0 09:0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0 09:2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8 05:1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8 05:16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一根棉线连古今 千年崖州织新篇 ——专家学者共探崖州文化与黄道婆文化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2 10:38:38

千年崖州,海风依旧传颂着一位女性的传奇。她自海而来,又将文明的星火播向江南,织就了一段“衣被天下”的壮阔史诗。10月21日,在2025崖州文化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广东、海南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三亚,从历史考证、文化阐释、非遗传承等多维度,共同探讨崖州文化与黄道婆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勾勒出一幅以文化为纽带、携手前行的生动图景。

历史回响:

古韵崖州的文明交融与创新火种

“挖掘和弘扬黄道婆文化,核心在于弘扬她所代表的勇于跨海学习的开放胸怀、善于融合创新的精神。”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从宏观的海洋文明视角切入,提出黄道婆的历程体现了“海洋文化北进”的历史脉络。他认为,黄道婆生于宋元之际沿海地带,其飘海而至崖州,学习并掌握了当时已受海洋文明影响的先进棉纺织技艺,后又将技艺反哺松江,推动形成了以内循环为基础、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早期贸易形态,其文化遗产是南海海洋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著名作家、海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孔见看来,黄道婆是“天涯文化”积极精神的杰出体现者。孔见阐述道,黄道婆从松江童养媳的绝境中出走,在崖州之地没有沉沦,反而从黎族璀璨的纺织文化中汲取智慧,实现了生命的蜕变与超越,最终“衣被天下”。这种在“山穷水尽”处开辟新天地的精神,与苏东坡在海南的经历一样,深刻诠释了天涯文化中“绝地反击”、勇于开创的内在意涵。

“黄道婆对海南黎族纺织技术的深入学习与创造性转化,是沪琼两地历史联动的光辉典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介绍,元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基础薄弱,而海南已形成完整的棉纺织技术链。黄道婆在崖州生活数十载,系统学习了从去籽、弹棉到纺纱、织布的全套技艺,特别是对关键工具进行了革命性改进,如将手摇轧车改为脚踏,创制脚踏三锭纺车,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些技术创新使松江府迅速崛起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为日后上海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焕发光彩:

特色文化的两地联动与文旅融合

历史的光辉如何照进现实?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分享了该公园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的探索。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座纪念公园不仅通过展陈讲述黄道婆的历史贡献,更致力于棉纺织技艺的活态传承。他们恢复技艺全链条,邀请民间织娘展示;开辟“都市棉田”,让青少年体验“何以为衣”;结合传统节日打造品牌活动;培养“棉朵朵”小小讲解员;推动非遗进社区、进商圈、进国际舞台。方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期待三亚与上海能有更多实质性项目落地,汇聚专家力量提供专业支持,实现经验共享、联合宣发推广。上海拥有广阔的文旅平台与优质的游客群体,若能将这些游客引导至三亚,引导他们走进黄道婆的‘第二故乡’,即便不了解黄道婆文化,也能从对服饰的兴趣、对海南本土文化的好奇入手,让他们产生天然的亲切感与‘家乡感’。而这份文化认同,终将转化为促进消费的有效抓手,让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黄道婆的精神之光,在沪琼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黄道婆的价值,不仅在于她改良的纺织器具比欧洲早数百年,更在于她用一根棉线,织就了徐汇、三亚两地文化交融的纽带。徐汇的乌泥泾被和崖州的黎锦,本就是同根同源的文化瑰宝。黄道婆的人生轨迹,是一部文明互鉴、民族交融的史诗,她为我们今天如何理解文化交流和互鉴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宋浩杰期待,未来两地能在史料共研、传承人共育、文旅路线共塑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三亚实践:

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数字赋能

近年来,三亚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围绕擦亮“古韵崖州”品牌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系统推进黄道婆与黎锦历史文化研究,推动文化遗产由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转变。通过启动“黄道婆与海南黎锦历史文化研究项目”,联合高校开展专题研究,推动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等非遗进校园,有效提升了崖州文化的可见度与影响力。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黄道婆,其意义早已超越纺织技术本身。深入挖掘黄道婆文化及其背后的崖州文化底蕴,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深沉文化动力、增强三亚文化辨识度的关键举措。

三亚将持续深化黄道婆文化的研究推广,计划打造黄道婆数字文化空间,利用VR等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增强文化资源的可感知性;系统开发黄道婆文化IP,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扩大传播力;持续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激发民间创造力,让黎锦等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黄道婆文化和崖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