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2025年“南繁种农”联合培训在三亚市珠崖毓才院开班,旨在培养一支“懂知识、有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南繁种农”队伍,全面提升南繁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与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南繁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出现南繁工人供应不足问题。2024年,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统筹省、市、区、园区多方资源,分工合作,共同搭建的专业化南繁基层人才培养基地,在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开展南繁“种农”系列培训。300余名来自崖州区各村(社区)的本地农民、外地来琼务工人员、返乡大学生学员参与培训,系统学习“南繁技能”。
2025年“南繁种农”联合培训内容全面升级,全年计划举办5期培训,并开设水稻农艺、玉米农艺、植保技术、多旋翼无人机驾驶技术等专业,计划培训260人。此外,培训同步整合了三亚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站(珠崖毓才院)平台优势,后续还将配套开展5场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获得由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为南繁单位有效输送并储备更多专业技能人才。
“能有机会向专家学技术,我特别珍惜。”参训学员兰芳涯在开班仪式上的发言,道出了许多学员的共同心声。这位来自南滨农场、有着10年种植经验的“老把式”,奔着“学育种、防病害”的目标来“取经”。她希望将已有的“土经验”与前沿新技术相结合,不仅要为自家产业发展出力,更要为助力南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为满足学员的职业期待和育种团队对“南繁种农”的技能要求,培训特别安排“理论授课+田间实操”双场景教学模式,邀请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入驻科研单位、高校、种业企业的各类人才开展教学。理论课程由农艺技术、繁种技术、植保技术、多旋翼无人机驾驶等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实操课程则邀请来自生产一线、具备多年农业从业经验的现代农业园区技术员、南繁服务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以及“农民专家”等担任教学人员,让学员“既懂知识、又有技术”。
开班首日,三亚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杨毅,以《南繁发展与种业安全》为题开启首堂课程。他系统梳理了南繁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南繁硅谷建设的核心任务与未来展望,深入剖析我国种业领域面临的挑战,着重强调了从业者必备的安全意识与法治素养。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繁服务站(坡田洋)农民田间学校,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贻设则带来了现代农业发展专题分享。他对比分析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核心差异,剖析了农业发展中的环境潜在挑战,并提出“高产与绿色协同并进”的发展思路,为学员打开了产业发展新视野。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