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还田提升南繁基地地力 三亚万亩土地吃上“营养餐”
绿肥还田提升南繁基地地力 三亚万亩土地吃上“营养餐”

10月15日上午,在崖州区郎典三队的南繁基地,10台大马力农机轰鸣往来,将一人多高的田菁植株粉碎、翻压入土。这片夏季闲置的土地,正通过大规模绿肥还田,“吃”上精心配制的“营养餐”。这是崖州区2025年南繁基地地力提升项目现场观摩会上的一幕,也是三亚依托“冬季南繁+夏季绿肥”的创新耕作模式。

当天,来自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20余名代表走进田间,实地考察绿肥还田技术成效,观摩机械化作业流程,并围绕技术应用展开交流。这场观摩会打破传统会议形式,将课堂直接搬进田埂。代表们目睹田菁从挺立到粉碎、翻埋的全过程。

农机在田垄间来回穿梭,将田菁植株粉碎、翻压入土。张慧膑 摄

为何推广绿肥?现场技术专家直指南繁基地“病灶”:土壤有机质偏低、夏季抛荒导致资源浪费与面源污染风险,以及土壤酸化问题。

该项目的实施,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给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今年,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利用夏季空档期,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施10000亩“绿肥沃土”地力提升项目,通过轻简化的绿肥种植、田间管理、粉碎还田、撒施石灰、土壤检测等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工作,依托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技术支撑,打造200亩绿肥提质增效核心试验区,为实施耕地保护奠定基础,为南繁种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走出一条崖州特色的绿色、生态、健康与种源农业的发展道路。

崖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冬季南繁(瓜菜)+夏季绿肥”的新型耕作模式,涵盖9800亩田菁种植示范区与200亩绿肥提质增效核心试验区,通过根瘤菌接种、酸性土壤改良及应用腐熟剂等措施,提升绿肥质量与效率,构建可推广的种植模式,推动耕地地力持续提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田菁作为夏季绿肥,主要因其生物量大、固氮能力强,翻压后可显著增加土壤氮元素及磷、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助于缓解土壤酸化问题。”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教授、项目技术指导李辉信说,7月至9月为海南雨季与台风高发期,也是传统农田休闲期,种植田菁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利用空闲期改良土壤,实现生态与地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与往年不同,今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三项技术:应用腐熟剂加速田菁分解,使用含钙镁的土壤调理剂调节酸碱度,并采用大马力拖拉机实施深翻,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此次项目的实施单位海南益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通过大马力拖拉机深翻配合腐熟剂,田菁分解迅速,翻耕后约一周即可开始下季种植。”李辉信说,这有效打消了科研单位与农户对“绿肥影响农时”的顾虑,为技术大规模推广提供了现实可能。

“往年此时基地杂草丛生,仅清理整地就耗费大量科研经费。”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钟建深有感触。他指着身后已完成翻耕的300多亩土地说:“今年政府组织种植田菁,土壤有机质增加,底肥用量随之减少,简单整地即可播种。这不仅节省了成本,更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科研时间。”

钟建的感受直观体现了项目的经济与实用价值:地力提升不再是单纯投入,而是转化为降本增效的实际收益,激发了南繁科研单位参与的积极性。

据悉,项目团队将在本季绿肥还田后,系统评估土壤性状与下茬作物产量表现,并据此优化方案,探索更多兼具改良效益与经济价值的种植模式。崖州区的这一探索,不仅为南繁育种夯实了可持续的土壤基础,也为我国热带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0-16 06:3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5 08:3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5 06: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5 08:3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3 06:3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3 08: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绿肥还田提升南繁基地地力 三亚万亩土地吃上“营养餐”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6 12:08:50

10月15日上午,在崖州区郎典三队的南繁基地,10台大马力农机轰鸣往来,将一人多高的田菁植株粉碎、翻压入土。这片夏季闲置的土地,正通过大规模绿肥还田,“吃”上精心配制的“营养餐”。这是崖州区2025年南繁基地地力提升项目现场观摩会上的一幕,也是三亚依托“冬季南繁+夏季绿肥”的创新耕作模式。

当天,来自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20余名代表走进田间,实地考察绿肥还田技术成效,观摩机械化作业流程,并围绕技术应用展开交流。这场观摩会打破传统会议形式,将课堂直接搬进田埂。代表们目睹田菁从挺立到粉碎、翻埋的全过程。

农机在田垄间来回穿梭,将田菁植株粉碎、翻压入土。张慧膑 摄

为何推广绿肥?现场技术专家直指南繁基地“病灶”:土壤有机质偏低、夏季抛荒导致资源浪费与面源污染风险,以及土壤酸化问题。

该项目的实施,正是针对这些痛点给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今年,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利用夏季空档期,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施10000亩“绿肥沃土”地力提升项目,通过轻简化的绿肥种植、田间管理、粉碎还田、撒施石灰、土壤检测等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工作,依托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技术支撑,打造200亩绿肥提质增效核心试验区,为实施耕地保护奠定基础,为南繁种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走出一条崖州特色的绿色、生态、健康与种源农业的发展道路。

崖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冬季南繁(瓜菜)+夏季绿肥”的新型耕作模式,涵盖9800亩田菁种植示范区与200亩绿肥提质增效核心试验区,通过根瘤菌接种、酸性土壤改良及应用腐熟剂等措施,提升绿肥质量与效率,构建可推广的种植模式,推动耕地地力持续提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田菁作为夏季绿肥,主要因其生物量大、固氮能力强,翻压后可显著增加土壤氮元素及磷、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助于缓解土壤酸化问题。”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教授、项目技术指导李辉信说,7月至9月为海南雨季与台风高发期,也是传统农田休闲期,种植田菁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利用空闲期改良土壤,实现生态与地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与往年不同,今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三项技术:应用腐熟剂加速田菁分解,使用含钙镁的土壤调理剂调节酸碱度,并采用大马力拖拉机实施深翻,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此次项目的实施单位海南益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通过大马力拖拉机深翻配合腐熟剂,田菁分解迅速,翻耕后约一周即可开始下季种植。”李辉信说,这有效打消了科研单位与农户对“绿肥影响农时”的顾虑,为技术大规模推广提供了现实可能。

“往年此时基地杂草丛生,仅清理整地就耗费大量科研经费。”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钟建深有感触。他指着身后已完成翻耕的300多亩土地说:“今年政府组织种植田菁,土壤有机质增加,底肥用量随之减少,简单整地即可播种。这不仅节省了成本,更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科研时间。”

钟建的感受直观体现了项目的经济与实用价值:地力提升不再是单纯投入,而是转化为降本增效的实际收益,激发了南繁科研单位参与的积极性。

据悉,项目团队将在本季绿肥还田后,系统评估土壤性状与下茬作物产量表现,并据此优化方案,探索更多兼具改良效益与经济价值的种植模式。崖州区的这一探索,不仅为南繁育种夯实了可持续的土壤基础,也为我国热带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