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间织就黎韵锦绣
经纬间织就黎韵锦绣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长988.2公里,串联了海南岛12个滨海市县各具特色的资源与风情,非常适合自驾游的旅客慢行感受海南独特的滨海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从三亚市区驱车沿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往东,半个多小时就可抵达国家海岸海棠湾。经过几个弯道,远远看见充满黎族风情的北山村路牌立于路边,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在田野间舒展,将散落的房屋连缀成串。

车随路转,两侧田野翠绿,田埂上野花正盛。行至村口,绿树如巨伞擎天,树影斑驳间可见道路向深处延伸,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惊醒了趴在北山村委会路旁吉菊莲职工创新工作室门前打盹的大黄狗。

还未进大门,工作室内的织机便在诉说着这里的特色——黎锦。

吉菊莲是海棠湾吉菊莲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黎锦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早在3000多年前,智慧的黎族先民就利用手中一杆(梭)一线、踞腰织机上的经纬交错,创造了独特的纺织技艺。

吉菊莲在编织黎锦。资料图片

“小时候,总看到妈妈、外婆和村里的老人坐在草席上,一边唱黎歌一边织锦,我就在旁边盯着看,默默学。”吉菊莲回忆。

一张草席,席地而坐,老人们腰系传统踞腰织机腰带,足蹬织机经轴,左手引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梭,右手持打纬刀打紧纱线。年幼的吉菊莲虽然没掌握织锦的娴熟技艺,但她会在母亲的指导下,帮助长辈们脱棉籽、纺线、煮线、染色。

从那时起,懵懂的吉菊莲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黎锦”的种子。

吉菊莲参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技能交流大赛。

2015年,吉菊莲跟随省级非遗传承人黄丽琼学习黎锦织锦,积累了一定的黎锦技艺基础。2021年2月5日,拜“国家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容亚美为师,黎锦技艺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黎锦是先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如果我们不把这门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它以后很有可能消失,多可惜呀!”吉菊莲说。

心中的念头,让她实现从“传承人”到“授业人”的转变。

孩子们在学习编织黎锦。

2017年11月,技艺出众的吉菊莲成立了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14名农村妇女,制作黎锦及其衍生手工艺品,也将自己的黎锦作品与海棠湾联系在一起,创立“海棠锦”品牌。

“织锦前,花纹图案需提前打好腹稿,一旦中途忘记就会前功尽弃。”吉菊莲说,她要将黎锦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黎锦能够登上世界的舞台。

拜访完吉菊莲,沿着北山路前行,越过树梢,便可见到远处鳞次栉比的星级酒店。

如今,在海棠湾不仅能看见碧海蓝天,还能遇见越来越多的黎锦元素:酒店的大堂里挂着黎锦装饰画,商店摆着“海棠锦”的手包,就连路边的指示牌,都印着小小的黎锦花纹。

那经纬交错间,织着黎族千年的传说,织着海棠湾的山海柔情,更织着一位位非遗传承人的赤诚匠心——沿着这条旅游公路,黎锦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海棠湾的美,也因这份传承,变得更加厚重、更加动人。(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蔡炳先 冯晨阳)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经纬间织就黎韵锦绣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4 11:36:54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长988.2公里,串联了海南岛12个滨海市县各具特色的资源与风情,非常适合自驾游的旅客慢行感受海南独特的滨海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从三亚市区驱车沿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往东,半个多小时就可抵达国家海岸海棠湾。经过几个弯道,远远看见充满黎族风情的北山村路牌立于路边,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在田野间舒展,将散落的房屋连缀成串。

车随路转,两侧田野翠绿,田埂上野花正盛。行至村口,绿树如巨伞擎天,树影斑驳间可见道路向深处延伸,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惊醒了趴在北山村委会路旁吉菊莲职工创新工作室门前打盹的大黄狗。

还未进大门,工作室内的织机便在诉说着这里的特色——黎锦。

吉菊莲是海棠湾吉菊莲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黎锦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早在3000多年前,智慧的黎族先民就利用手中一杆(梭)一线、踞腰织机上的经纬交错,创造了独特的纺织技艺。

吉菊莲在编织黎锦。资料图片

“小时候,总看到妈妈、外婆和村里的老人坐在草席上,一边唱黎歌一边织锦,我就在旁边盯着看,默默学。”吉菊莲回忆。

一张草席,席地而坐,老人们腰系传统踞腰织机腰带,足蹬织机经轴,左手引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梭,右手持打纬刀打紧纱线。年幼的吉菊莲虽然没掌握织锦的娴熟技艺,但她会在母亲的指导下,帮助长辈们脱棉籽、纺线、煮线、染色。

从那时起,懵懂的吉菊莲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黎锦”的种子。

吉菊莲参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技能交流大赛。

2015年,吉菊莲跟随省级非遗传承人黄丽琼学习黎锦织锦,积累了一定的黎锦技艺基础。2021年2月5日,拜“国家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容亚美为师,黎锦技艺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黎锦是先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如果我们不把这门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它以后很有可能消失,多可惜呀!”吉菊莲说。

心中的念头,让她实现从“传承人”到“授业人”的转变。

孩子们在学习编织黎锦。

2017年11月,技艺出众的吉菊莲成立了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14名农村妇女,制作黎锦及其衍生手工艺品,也将自己的黎锦作品与海棠湾联系在一起,创立“海棠锦”品牌。

“织锦前,花纹图案需提前打好腹稿,一旦中途忘记就会前功尽弃。”吉菊莲说,她要将黎锦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黎锦能够登上世界的舞台。

拜访完吉菊莲,沿着北山路前行,越过树梢,便可见到远处鳞次栉比的星级酒店。

如今,在海棠湾不仅能看见碧海蓝天,还能遇见越来越多的黎锦元素:酒店的大堂里挂着黎锦装饰画,商店摆着“海棠锦”的手包,就连路边的指示牌,都印着小小的黎锦花纹。

那经纬交错间,织着黎族千年的传说,织着海棠湾的山海柔情,更织着一位位非遗传承人的赤诚匠心——沿着这条旅游公路,黎锦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海棠湾的美,也因这份传承,变得更加厚重、更加动人。(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蔡炳先 冯晨阳)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