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际红树林中心2025年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第二期)结业仪式在三亚凤凰水城凯莱度假酒店举行,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海南省林业局、三亚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结业仪式并致辞。
来自柬埔寨、马达加斯加、伊朗、津巴布韦、塞拉利昂等国家的24名学员参加了研讨班。研讨班课程就当前红树林保护领域热点和各国实际需求,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介绍了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计划的内容和成效、中国《湿地公约》履约和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情况,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红树林、蓝碳与气候变化应对、红树林湿地候鸟监测与保护等主题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期间,学员们赴广东和海南红树林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现场教学,亲身体验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有关技术和治理成效,现场分享本国典型案例和有益经验。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保护和恢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研讨班的举办,旨在共同推进红树林保护的合作,发挥国际红树林中心的重要作用,展现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三亚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原生真红树植物共有20种,占全国真红植物种类的80%;原生半红树植物共有11种,占全国半红植物种类的92%。三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红树林保护修复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三亚实际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模式。据悉,三亚分别于1989年、1992年和1999年建立了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三亚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并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与造林行动,成功修复保护超过1800亩的红树林。
原标题:
国际红树林中心2025年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第二期)结业
多国学员共探红树林保护之路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