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9月18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近日,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发布《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不同阶段分类防控指引》。此前,教育部已印发通知,对各地幼儿园及中小学于今年9月开展以“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为主题的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建立科学认知,进一步前移近视防控关口,切实保护儿童正常远视储备量,推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更快下降。三亚积极响应,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教育重点工作,通过系统化、精细化举措,为孩子们的“明亮眼眸”筑起坚实防线。
1、构建全链条近视防控体系
近年来,三亚教育系统统筹发力,通过广泛宣传引导、优化学习环境、落实定期检测、融入日常活动与课程等多项举措,全面推进“防近视”工程落地见效。各校严格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日校内户外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市政府每年专项划拨财政经费,支持各类市级体育赛事开展,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拥抱户外,以运动助力视力健康。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已实现眼疾病筛查干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可升降课桌椅以及初中学校照明改造工程全覆盖,不仅有效降低了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更显著增强了全社会爱眼护眼的意识。
“同学,请看这里……”近日,在海南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校园内,医务人员正有序为学生开展视力检测。该校副校长董方介绍,学校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近视防控工作。校内依托主题班会、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多元平台,常态化普及近视预防知识;建立定期视力监测制度,每年开展两次全面视力检测,详细统计分析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核心指标,对出现视力下降趋势及轻度近视的学生建立专项档案,并联合省级三甲医院开展精准干预。同时,学校结合“双减”政策要求,严格落实“五项管理”,科学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2、从环境到活动的细节守护
改善学习环境,是三亚各校推进近视防控的重要抓手。在市第四小学六年级(3)班,记者看到,学生正专注聆听英语课,教室内光线明亮却不刺眼。仔细观察发现,教室共安装9盏护眼灯,确保光线均匀分布,避免学生低头看书时眼前出现阴影;教室前方黑板区域额外悬挂3盏护眼灯,即便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也能清晰看清黑板内容。这两类护眼灯均为36瓦LED灯,兼顾照明效果与护眼功能。“护眼灯特别好用,长时间在灯下学习,眼睛也不会酸痛。”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此前教室安装的是普通日光灯,光线刺眼且常出现频闪问题,待久了眼睛容易疲劳。“如今,学校每个班都已统一更换为LED护眼灯。”市第四小学校长邢国英表示。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吉阳区干沟小学的学生们纷纷起身离开座位,享受轻松的课间时光。走廊上,三五成群的学生玩起“追云”游戏、远眺远方;操场上,孩子们挥拍激战,羽毛球在空中来回飞舞……据了解,该校学生每日校内户外活动时间至少达2小时。“课间走出教室动一动,眼睛能好好休息,身体也很放松,特别开心。”学生林兴旺笑着说。
以户外运动助力近视防控,同样是市第九小学友谊校区的重点工作。该校校长陈人珊认为,引导学生多在阳光下开展运动,对强化近视防控效果至关重要。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校园活动空间,学校体育教师与舞蹈教师共同创编了户外韵律操、体能操及武术操,鼓励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运动中呵护视力。
除了户外场景,教室也是学生视力保卫战的“主战场”。在三亚华侨学校,每天都会响起舒缓的音乐,学生跟随节奏认真按摩眼部穴位,缓解用眼疲劳。“做眼保健操是日常护眼的重要环节,我们每天都会监督学生认真完成两次。”该校德育处主任张军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