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高地,三亚底气何在?
抢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高地,三亚底气何在?

核心阅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入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清单,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科技浪潮推动下,具身智能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4047亿元增长至8634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9731亿元。

在此背景下,三亚积极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志在抢占文化旅游、医疗康养、深海科技、工业农业等产业领域应用高地。9月12日,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签约仪式举行,长智(三亚)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该公司由长飞光纤、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数字华夏等企业联合发起,定位为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然而,作为一座以热带滨海旅游闻名、缺乏传统工业基础的城市,三亚为何敢于涉足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具身智能赛道,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底气与支撑?

1

三亚有哪些优势?

先看政策。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自贸港享有“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一系列制度红利。这些对于需要进口高端零部件、吸引国际顶尖人才的具身智能产业而言,是巨大的成本优势和人才招引筹码。

去年9月,中共三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更早之前,《三亚市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已落地施行,围绕招商引资和发展培育双手发力,对落户三亚并开展实质性业务的数字经济核心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与全方位支持。三亚各重点产业园区也结合自身定位,相继推出相应政策措施,向企业抛出“橄榄枝”。

再看应用场景。三亚地处北纬18度旅游黄金带上,是中国唯一一座同时具备热带雨林和热带海洋风光的滨海城市。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19家、旅游饭店336家,其中包括16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40个品牌、49家高端酒店以及4家免税店。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926.7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54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3%和8.04%;接待入境游客47.72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39517.2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24%和75.31%。

高流量、多业态、国际化的旅游消费环境,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真实、动态、复杂的试验场和应用场景。此外,三亚还拥有康养医疗、深海科技、航天航空、南繁育种等特色应用场景,为机器人技术的跨域融合与迭代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

然后看基础设施。作为海南省级重点产业园,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由市属国企管理运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围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数字贸易、数字服务、数字文旅、数字基建”四大主导产业,聚焦“创新、赋能、扩容”三大重点领域,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一个集聚、创新和发展的平台。

2

落户三亚,企业能获得什么?

根据《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三亚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公平竞争、司法公正、要素保障和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商环境重要指标在多个领域达到国内、省内一流水平。对于选择扎根三亚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更高效、便捷、公平的发展环境。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海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定位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可为南繁种业、深海科技、数字经济等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应用研发提供有力支撑。视线转移向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在建设中的三亚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集AI算力支持、机器人测试训练、科研办公等功能于一体,可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试制的全链条基础设施服务,计划于2025年底投入运营。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三亚依托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等高校资源,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攻关与人才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稳定、高素质的人才供给与技术支撑。

数据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由三亚发控公司旗下三亚科投集团运营的“三亚放心游”平台,经过一年多稳健运作,不仅有效保障游客权益,更积累了海量数据资产。在完成脱敏、加工、审计及评估后,三亚成功实现首笔市场化数据资产融资。在本次签约仪式上,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向三亚科投集团授予数字资产质押授信支票,标志着数据价值化路径初步打通,为机器人应用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

针对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的研发投入巨大、应用场景碎片化等痛点,三亚正在加快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拟从产业融合、算力支持、活动举办、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金扶持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为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系统保障。

3

具身智能机器人能给三亚带来什么?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对千行百业的赋能作用。三亚积极布局这一产业,短期来看,能够丰富旅游服务体验、提升城市管理效能;长远而言,将助推产业生态重构,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三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在产业层面,“人工智能+旅游”“人工智能+农业”“人工智能+海洋”等创新融合模式,将有力推动三亚传统行业朝着智慧化、高端化方向迈进。例如,在旅游业,机器人可提供多语种导览、24小时贴心服务,大幅提升游客体验;在农业领域,实现精准作业与自动化采收,提质增效显著;在海洋经济中,水下机器人可执行资源勘探、生态监测等复杂任务,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城市治理方面,智能机器人可应用于交通调度、环境监测、应急响应等领域,实现更加精细、动态、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提升公共安全与居民生活品质。例如,智能交通机器人可实时优化信号控制,疏解道路拥堵;环境监测机器人可全天候采集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为三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一布局将重塑三亚的人才结构与创新气质。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在三亚加速集聚,必将吸引大量高端研发人才与跨界创新团队纷至沓来。这些人才的涌入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推动三亚从传统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向“旅游+科创”双轮驱动的复合型城市转型。

从一纸签约到扬帆起航,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已“点亮星火”。尽管仍面临技术迭代、人才储备、市场培育等挑战,但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产业生态日趋成熟,三亚有望在具身智能赛道上跨越赶超,形成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少珠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9-15 07:0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5 08: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3 07:1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3 07:1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3 07:1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2 07:0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2 09:15
来源:三亚新闻网
抢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高地,三亚底气何在?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18 06:34:01

核心阅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入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清单,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科技浪潮推动下,具身智能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4047亿元增长至8634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9731亿元。

在此背景下,三亚积极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志在抢占文化旅游、医疗康养、深海科技、工业农业等产业领域应用高地。9月12日,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签约仪式举行,长智(三亚)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该公司由长飞光纤、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数字华夏等企业联合发起,定位为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然而,作为一座以热带滨海旅游闻名、缺乏传统工业基础的城市,三亚为何敢于涉足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具身智能赛道,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底气与支撑?

1

三亚有哪些优势?

先看政策。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自贸港享有“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一系列制度红利。这些对于需要进口高端零部件、吸引国际顶尖人才的具身智能产业而言,是巨大的成本优势和人才招引筹码。

去年9月,中共三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更早之前,《三亚市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已落地施行,围绕招商引资和发展培育双手发力,对落户三亚并开展实质性业务的数字经济核心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与全方位支持。三亚各重点产业园区也结合自身定位,相继推出相应政策措施,向企业抛出“橄榄枝”。

再看应用场景。三亚地处北纬18度旅游黄金带上,是中国唯一一座同时具备热带雨林和热带海洋风光的滨海城市。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19家、旅游饭店336家,其中包括16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40个品牌、49家高端酒店以及4家免税店。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926.7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54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3%和8.04%;接待入境游客47.72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39517.2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24%和75.31%。

高流量、多业态、国际化的旅游消费环境,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真实、动态、复杂的试验场和应用场景。此外,三亚还拥有康养医疗、深海科技、航天航空、南繁育种等特色应用场景,为机器人技术的跨域融合与迭代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

然后看基础设施。作为海南省级重点产业园,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由市属国企管理运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围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数字贸易、数字服务、数字文旅、数字基建”四大主导产业,聚焦“创新、赋能、扩容”三大重点领域,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一个集聚、创新和发展的平台。

2

落户三亚,企业能获得什么?

根据《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三亚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公平竞争、司法公正、要素保障和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商环境重要指标在多个领域达到国内、省内一流水平。对于选择扎根三亚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更高效、便捷、公平的发展环境。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海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定位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可为南繁种业、深海科技、数字经济等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应用研发提供有力支撑。视线转移向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在建设中的三亚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集AI算力支持、机器人测试训练、科研办公等功能于一体,可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试制的全链条基础设施服务,计划于2025年底投入运营。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三亚依托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等高校资源,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攻关与人才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稳定、高素质的人才供给与技术支撑。

数据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由三亚发控公司旗下三亚科投集团运营的“三亚放心游”平台,经过一年多稳健运作,不仅有效保障游客权益,更积累了海量数据资产。在完成脱敏、加工、审计及评估后,三亚成功实现首笔市场化数据资产融资。在本次签约仪式上,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向三亚科投集团授予数字资产质押授信支票,标志着数据价值化路径初步打通,为机器人应用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

针对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的研发投入巨大、应用场景碎片化等痛点,三亚正在加快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拟从产业融合、算力支持、活动举办、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金扶持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为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系统保障。

3

具身智能机器人能给三亚带来什么?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对千行百业的赋能作用。三亚积极布局这一产业,短期来看,能够丰富旅游服务体验、提升城市管理效能;长远而言,将助推产业生态重构,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三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在产业层面,“人工智能+旅游”“人工智能+农业”“人工智能+海洋”等创新融合模式,将有力推动三亚传统行业朝着智慧化、高端化方向迈进。例如,在旅游业,机器人可提供多语种导览、24小时贴心服务,大幅提升游客体验;在农业领域,实现精准作业与自动化采收,提质增效显著;在海洋经济中,水下机器人可执行资源勘探、生态监测等复杂任务,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城市治理方面,智能机器人可应用于交通调度、环境监测、应急响应等领域,实现更加精细、动态、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提升公共安全与居民生活品质。例如,智能交通机器人可实时优化信号控制,疏解道路拥堵;环境监测机器人可全天候采集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为三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一布局将重塑三亚的人才结构与创新气质。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在三亚加速集聚,必将吸引大量高端研发人才与跨界创新团队纷至沓来。这些人才的涌入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推动三亚从传统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向“旅游+科创”双轮驱动的复合型城市转型。

从一纸签约到扬帆起航,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已“点亮星火”。尽管仍面临技术迭代、人才储备、市场培育等挑战,但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产业生态日趋成熟,三亚有望在具身智能赛道上跨越赶超,形成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少珠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