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9株百年树龄的原生红榄李如“活化石”般屹立潮间带,它们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更是全球濒危红树物种的“基因库”。然而,其中一株曾因长期浸淹濒临死亡,在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室主任曾德华及其团队的“抢救式”修复下,奇迹般“起死回生”。
“每一株红榄李都是我们的‘心头肉’。”曾德华说。这9株原生红榄李对研究热带海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但其中一株因积水导致树干腐朽、枝叶枯黄,濒临死亡。
2021年,团队发现该树根系长期浸泡,导致缺氧腐烂。“如果不干预,它很快就会像隔壁那株一样,只剩枯干的躯壳。”曾德华说。
找到“病症”,曾德华当即决定对症下药。修复方案迅速敲定:填高树基、开挖排水沟。但保护区内车辆无法进入,团队只能用简易工具肩扛手抬,徒步两三百米泥泞小路运送物资。开挖多处排水沟,引导积水外流。然而,雨季径流冲刷常使沟道淤塞,他们不得不反复清理。“树根盘错,无法机械化施工,只能靠人力一次次修复。”曾德华说道。
6月26日下午,曾德华和团队成员在观察一株“抢救”成功的百年红榄李生长状况。
今年6月26日下午,又是一次雨后,曾德华等人踏着泥泞的乡野小路又一次来到9株原生红榄李所在区域,观察它们的生存生长情况。
时隔4年,那株“起死回生”的百年红榄李上,已然长出了簇簇新叶。曾德华踮起脚来,一边为它择去多余的枯枝,一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枯木逢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说明我们的抢救是有效的。我们用汗水和坚持,留住了这9株原生红榄李,保住了种群存活的‘火种’,相信未来它们能见证更多‘红榄李’的成长。”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文 李学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