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烽火中的“孙妈妈”:“党员联络站”里的感人故事
革命烽火中的“孙妈妈”:“党员联络站”里的感人故事

核心提示

在革命战争年代,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崖州梅山革命老区有这样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送医、送药,站岗放哨,救助伤员,充当“联络员”,传递情报。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她们挺身而出,用女性坚强的双肩,用母亲博大的胸怀,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拥党支军的革命情谊,唱响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在三亚崖州梅山革命史馆,馆内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里是“梅东酸梅墩旧址”。梅东酸梅墩旧址就是梅东村孙五婶的家,也是琼崖纵队革命战士的“党员联络站”。一张陈旧发黄的老照片,记录并见证着孙五婶的革命历史故事。

孙五婶的家坐落于岭麓,十分幽静,环境便于观察,有利于地下组织活动。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一个普通的百姓将自己的宅子贡献出来,用作共产党员的活动场所,这意味着,将自己一家老小置于随时牺牲的危险之地。然而孙五婶并不惧怕,她用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全力支持配合革命工作,把党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事,用大爱、真情呵护革命同志,用实际行动为革命工作者撑起了一把“庇护伞”。

时过境迁。如今孙五婶的老宅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湮灭,不复存在,但是她的革命故事、英勇事迹,早已印记在梅山人民心中,载入梅山革命史馆,代代相传。

梅山人民对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无私地支持抗日战争。自从共产党到梅山开展革命活动,便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有的群众家里并不富裕,但主动捐钱、捐粮食、捐衣物。当时有“梅山青抗会”和“梅山妇救会”等团体,团体里面的成员除了捐钱外,有的还将自己的嫁妆、首饰都捐献出来,甚至有的老太太将保存几十年的发簪、手镯也捐献了。孙五婶正是这些拥军群众的典型代表。孙五婶在党的教育下,了解了党的宗旨、革命发展纲领,目睹了党的工作,对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革命工作充满了信心。她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便产生了为共产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于是,她的家就成了“党员联络站”。

能够为共产党工作,孙五婶感到无比光荣,她把党的工作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把党的工作人员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女,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她每天都为接应和保护同志而操劳,安排住宿、烧水送饭、探听敌情、传递情报、保护同志安全、保守党的秘密,样样尽心尽力。

敌人进村扫荡,山上的同志缺粮食、缺盐、缺医。孙五婶秘密联系革命家属孙仕桃、尹麦花等捐钱捐粮,并深入敌占区买盐买药,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层层封锁线,把粮药送上山去,为同志们解难。村中反动地主孙某是日本汉奸,有一次向日军报告说孙五婶的家是“共产党窝”。日军与翻译官冲到孙五婶家里,抓住她一顿拳打脚踢,要她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孙五婶灵机一动,装疯卖傻说着本土方言,含糊不清:“你要秘密是吗?在这,在我的口袋里,不信,你看!”边说边从衣袋里掏出自己的土烟包给日军看,弄得日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被村里人称为“抽鼻”队长的日军小头目见状,顿时大怒,瞬间抽出亮闪闪的东洋剑,用剑直指着孙五婶的脑门,恶狠狠地威胁道:“你如果不说出共产党,我就当场劈了你!”孙五婶比手划脚着说:“我确实不知道呀,就算是杀了我,我也说不出来,我只是一个老老实实种田的老农妇,每天都在地里干活,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共产党。”日军见她穿着破衣服,样子也老实本分,知道从她口中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悻悻地走了。

不久,敌人再次进村扫荡,根据汉奸的情报,他们一直怀疑孙五婶的家是共产党的窝,日军扬言:宁可错烧十间房,也不要放过一间屋!凶残的敌军一把大火,把孙五婶的几间房屋全都烧毁了。看着多年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唯一的栖身之地就这样化为灰烬,孙五婶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有的是满腔的悲愤与仇恨,这更加坚定了她同敌人斗争的决心。

有一次,敌人包围梅山,同志们得讯后立即上山躲避。在山上,一时半会是难以下山的,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怎么办?孙五婶把自家仅有的100多斤谷子碾成了米,装在牛车上,牛车上盖着一层粪,放上犁耙,假装到地里干活。她巧妙地骗过敌人,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米送到了山上。这一车大米无疑是雪中送炭,十分珍贵,解决了同志们吃饭的问题。把米送走了,孙五婶一家人吃糠咽菜,每天到野地寻找野菜充饥,她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支援前线的同志。

有一回,两位革命同志前脚刚进孙五婶的家门,后脚敌人就把村子包围了。跑步声、叫喊声四面响起,一声高过一声,叫喊着要活捉共产党。三个敌人向她家奔来,眼看就要闯入家门了,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引开敌人,她灵机一动,连忙抱起身边一位群众的孩子,装作慌慌张张的样子向山上走去。敌人看见了,急忙掉头紧紧跟踪她。敌人就这样被引开了,同志们化险为夷。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孙五婶始终如一,忠心耿耿,忠于党的革命事业,保护了一批又一批同志,她先后接济过部队和地方政权的同志1000多人次。为打败日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贡献了一切,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孙妈妈”。(黄道娟)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革命烽火中的“孙妈妈”:“党员联络站”里的感人故事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01 08:45:41

核心提示

在革命战争年代,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崖州梅山革命老区有这样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送医、送药,站岗放哨,救助伤员,充当“联络员”,传递情报。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她们挺身而出,用女性坚强的双肩,用母亲博大的胸怀,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拥党支军的革命情谊,唱响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在三亚崖州梅山革命史馆,馆内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里是“梅东酸梅墩旧址”。梅东酸梅墩旧址就是梅东村孙五婶的家,也是琼崖纵队革命战士的“党员联络站”。一张陈旧发黄的老照片,记录并见证着孙五婶的革命历史故事。

孙五婶的家坐落于岭麓,十分幽静,环境便于观察,有利于地下组织活动。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一个普通的百姓将自己的宅子贡献出来,用作共产党员的活动场所,这意味着,将自己一家老小置于随时牺牲的危险之地。然而孙五婶并不惧怕,她用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全力支持配合革命工作,把党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事,用大爱、真情呵护革命同志,用实际行动为革命工作者撑起了一把“庇护伞”。

时过境迁。如今孙五婶的老宅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湮灭,不复存在,但是她的革命故事、英勇事迹,早已印记在梅山人民心中,载入梅山革命史馆,代代相传。

梅山人民对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无私地支持抗日战争。自从共产党到梅山开展革命活动,便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有的群众家里并不富裕,但主动捐钱、捐粮食、捐衣物。当时有“梅山青抗会”和“梅山妇救会”等团体,团体里面的成员除了捐钱外,有的还将自己的嫁妆、首饰都捐献出来,甚至有的老太太将保存几十年的发簪、手镯也捐献了。孙五婶正是这些拥军群众的典型代表。孙五婶在党的教育下,了解了党的宗旨、革命发展纲领,目睹了党的工作,对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革命工作充满了信心。她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便产生了为共产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于是,她的家就成了“党员联络站”。

能够为共产党工作,孙五婶感到无比光荣,她把党的工作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把党的工作人员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女,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她每天都为接应和保护同志而操劳,安排住宿、烧水送饭、探听敌情、传递情报、保护同志安全、保守党的秘密,样样尽心尽力。

敌人进村扫荡,山上的同志缺粮食、缺盐、缺医。孙五婶秘密联系革命家属孙仕桃、尹麦花等捐钱捐粮,并深入敌占区买盐买药,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层层封锁线,把粮药送上山去,为同志们解难。村中反动地主孙某是日本汉奸,有一次向日军报告说孙五婶的家是“共产党窝”。日军与翻译官冲到孙五婶家里,抓住她一顿拳打脚踢,要她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孙五婶灵机一动,装疯卖傻说着本土方言,含糊不清:“你要秘密是吗?在这,在我的口袋里,不信,你看!”边说边从衣袋里掏出自己的土烟包给日军看,弄得日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被村里人称为“抽鼻”队长的日军小头目见状,顿时大怒,瞬间抽出亮闪闪的东洋剑,用剑直指着孙五婶的脑门,恶狠狠地威胁道:“你如果不说出共产党,我就当场劈了你!”孙五婶比手划脚着说:“我确实不知道呀,就算是杀了我,我也说不出来,我只是一个老老实实种田的老农妇,每天都在地里干活,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共产党。”日军见她穿着破衣服,样子也老实本分,知道从她口中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悻悻地走了。

不久,敌人再次进村扫荡,根据汉奸的情报,他们一直怀疑孙五婶的家是共产党的窝,日军扬言:宁可错烧十间房,也不要放过一间屋!凶残的敌军一把大火,把孙五婶的几间房屋全都烧毁了。看着多年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唯一的栖身之地就这样化为灰烬,孙五婶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有的是满腔的悲愤与仇恨,这更加坚定了她同敌人斗争的决心。

有一次,敌人包围梅山,同志们得讯后立即上山躲避。在山上,一时半会是难以下山的,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怎么办?孙五婶把自家仅有的100多斤谷子碾成了米,装在牛车上,牛车上盖着一层粪,放上犁耙,假装到地里干活。她巧妙地骗过敌人,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米送到了山上。这一车大米无疑是雪中送炭,十分珍贵,解决了同志们吃饭的问题。把米送走了,孙五婶一家人吃糠咽菜,每天到野地寻找野菜充饥,她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支援前线的同志。

有一回,两位革命同志前脚刚进孙五婶的家门,后脚敌人就把村子包围了。跑步声、叫喊声四面响起,一声高过一声,叫喊着要活捉共产党。三个敌人向她家奔来,眼看就要闯入家门了,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引开敌人,她灵机一动,连忙抱起身边一位群众的孩子,装作慌慌张张的样子向山上走去。敌人看见了,急忙掉头紧紧跟踪她。敌人就这样被引开了,同志们化险为夷。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孙五婶始终如一,忠心耿耿,忠于党的革命事业,保护了一批又一批同志,她先后接济过部队和地方政权的同志1000多人次。为打败日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贡献了一切,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孙妈妈”。(黄道娟)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