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6月4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以前录入一条工单得花10分钟,现在对着手机说两句,最快2分钟就搞定。”崖州区某社区网格员小林操作完语音录入工单系统后,向记者展示成果。在他身旁,巡查发现的问题正通过这个便捷的系统,迅速转化为可处理的工单,开启高效解决流程。这背后,是崖州区以“一网统管”建设为核心,率先完成DeepSeek政务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动力的有力实践。
今年以来,崖州区积极响应数字化浪潮,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升级。依托海政通机关内部零跑动系统,崖州区构建起“前端智能采集—中台分析决策—后台闭环管理”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体系,实现问题发现、工单流转、处置反馈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让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高效运转。
在创新智能应用场景方面,崖州区成果显著。语音智能上报系统应用深度神经网络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转文字准确率超90%,工单录入时效提升80%,单件工单录入时长从10分钟压缩至2分钟。这一改变,让基层人员从繁琐的手动录入中解放出来,极大减轻了工作负担。智能分派推荐系统基于大模型“思维链”分析,构建多维度语义理解模型,工单分派准确率达95%,有效解决了跨部门工单分类模糊及协同难题,让工单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责任部门。空间地理智能匹配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工单定位误差率低于0.5%,构建“15分钟处置圈”响应机制,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速度,让群众和企业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
同时,崖州区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建立“AI+网格员”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基层人员节省了更多工单处理时间,能够将工作重心向精准服务转移,更好地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
崖州区的创新机制示范效应突出,在省内率先创建“智能研判—精准分派—闭环监督”三级处理体系,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赋能+流程再造”改革模式,构建基层治理数字化闭环标准。“政府主导+企业研发+基层验证”的协同机制,为AI技术下沉治理一线提供了实践范本,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治理响应质效双提升,语音交互系统突破基层工作者数字化应用瓶颈,多模态数据处理中枢的构建,使日均工单处理量及工单处理效率双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减负成效显著,网格员重复填报工作量及人员操作失误率双降低,跨部门协同效率呈倍数提升。
以小林所在的社区为例,过去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后,需手动填写工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如今,依托语音识别大模型,网格员只需对手机口述问题,系统即可实时将语音转化为文字描述,自动回填至系统工单,同时还支持通过“定位”功能一键填报详细地址,让操作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崖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小切口”入手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拓展大模型在民生服务的应用场景,试点创建政策智解、智慧执法等政务应用,构建“全域感知、全时响应”的智慧治理网络,形成高效、统一、有序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全省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崖州模式”和“崖州经验”。
原标题:崖州区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升级
AI赋能基层治理 营商环境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