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三亚湾京海国际假日酒店,媒体记者正在签到处签到。
贴心的接机服务、精美的伴手礼、舒适的住宿环境……11月18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迎来首个媒体报到日,在记者驻点酒店京海国际假日酒店(以下简称“京海”)、海立方度假酒店(以下简称“海立方”),三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提供了一系列温馨周到的接待服务,得到了媒体记者们的称赞。
●小细节呈现大心意
“各方面的服务都很周到,抵达酒店后还赠予我们一串精美的贝壳项链,很有新意。”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记者邢维娜说。
“大家做好准备,新一批报到记者马上就要到了,刚收到消息,15分钟前已从机场出发。”11月18日17时15分,在京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相互提醒,准备迎接新一批报到记者的到来。
这一批记者来自民族画报社,大约十余人,从北京“组团”,远道而来。他们之中,不乏有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记者。早在这批记者抵达酒店前,已有两名收到消息的志愿者在酒店门口等待。志愿者手持一串串精美的贝壳项链,期待为记者朋友送上抵达三亚后的第一份礼物。
这些贝壳项链不一般。它们由一颗颗打磨无瑕的贝壳组成,尾端还连着一片海星状的椰壳,上面写有“久久不见久久见”“团结奋斗 扬帆征程”等标语,寄托着三亚对运动会圆满举办的期待和对远道而来的宾客的祝福。
“小小的工艺品,承载着我们大大的心意。”运动会新闻宣传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何洪容说,“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为每一位媒体记者提供周到的服务保障,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会报道工作中,呈现更好的新闻作品。”
走进京海,能看到酒店大厅内,摆着一面精心设计的展板,上面写着当天的用餐时间,画着运动会的吉祥物“吉贝”,还写着一句话——欢迎各位媒体老师!无不透露着对媒体记者们的欢迎和喜悦之情。
“细节处更能显现温暖。”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陈立民说,“这一次运动会,我们报社派出了很多骨干记者,我和一些同事提前两天就到酒店了,当时还没正式开始报到登记,但工作人员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帮助我们提前适应三亚的环境,很贴心。”
这是工作人员为媒体记者手绘的温馨小贴士。记者 刘琪成 摄
●大美三亚精彩连连
“上次来得匆忙,这次来我一定要看到大海!”18日17时30分,刚刚抵达京海报到的记者团中,有人发出兴奋的呼喊。
“能迎接如此高规格的赛事,能来到这么美丽的三亚,大家都很激动。”陈立民说,“这是我第二次来三亚了,依旧很开心,这里水清、空气好,美食也多,能在这里和往届运动会认识的老朋友相聚,还能认识新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
“京海主要负责接待中央及中央驻省内媒体,包括37家媒体报道团队在内。”何洪容介绍,“截至17日,京海已经提前接待了135名记者,18日还要接待92名记者,我们负责为媒体朋友提供舒适的食宿环境和工作环境。”
“我们协调酒店,为媒体朋友们开设了2间媒体工作间、1间新闻发布厅、1间医务室,开放了4间餐厅,包括1间清真餐厅在内,尽可能满足媒体朋友们的需求。”何洪容说。
目光转到不远处的海立方,那里负责接待来自省内的媒体记者。18日18时,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邹先凯已经抵达酒店报到、入住。
“无论是住宿条件、餐饮配置,还是出行条件,本次运动会的媒体服务保障工作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邹先凯说,“以餐饮配置为例,酒店为我们提供了自助餐,菜品丰富、口味多样,照顾到了不同记者的个性化需求,还保证了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
“接下来,我和同事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关注运动会进程,搜罗精彩瞬间,记录精彩镜头,为关注运动会、关注海南的观众们献上一条条精彩、深入的报道。”邹先凯表示。
“虽然运动会还未正式开幕,但我已经能够看到,运动会的精彩,不止于赛事本身,在赛事之外,三亚这座城市的精彩同样值得关注。”陈立民说,“这里的气候很好,有一位记者朋友刚到三亚,就在朋友圈中发出‘就像是遇见2024年第二个夏天’的感叹,我特别赞同,希望等到未来退休之后,也能在这里定居一段时间,感受这里的美好风光。”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张慧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