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一体治理守护“母亲河”——绿映“幸福河” 共绘“幸福画”
三亚一体治理守护“母亲河”——绿映“幸福河” 共绘“幸福画”

1727311881919011633.png

漫步在三亚河边,市民游客可览河赏风光,观鱼听鸟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两耳所闻皆是风情。

难以想象十年前,三亚河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城区部分河段水质降至地表水Ⅴ类和劣Ⅴ类,污水排河、垃圾堆岸、船舶排污等问题,让这条母亲河伤痕累累。

近年来,三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主轴,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三亚河便是其中之一。现如今,三亚河流域已发生蝶变,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闪耀鹿城大地的“金丝带”“活力带”“幸福带”。

系统治理、源头治水,还母亲河自然美

三亚河被喻为三亚的母亲河,全长31.5公里,是流经三亚市区的主要河流,在市区内分成三亚西河、三亚东河。2016年,三亚东河、三亚西河被列入国家黑臭水体名单,三亚河治理被作为三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让“母亲河”恢复生机,以三亚河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三亚开展上游水源地保护、沿河清淤疏浚、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以及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再生水回用甚至跨流域调水等工作。

“六水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水里、岸上同时用力,需要与制度改革、产业转型等工作共同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三亚在全省首推污水厂“投建管养”特许经营模式,将供水、污水、雨水、再生水设施划转给三亚环投集团统一管理,实现“厂网”“投建管养”一体化运维、“厂网河湖库海”“供排净治”一体化综合治理。

同时,在规划引领方面,三亚编制了《三亚河流域规划》;在制度建设方面,三亚制定了《三亚市三亚河保护管理规定》《三亚河生态保护管理办法》;在污染源整治方面,三亚以入河排口为倒向,实施管网的“查测溯治”,开工建设管网提质增效项目,解决雨污水混排入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六水共治”攻坚战打响后,三亚创新“河湖长制+六水共治”治理模式,成立市、区双组长领导小组,组建八大流域组、八大专班,加快推动“治水”走向“智水”,全方位保障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方位推进水环境的污染隐患整治工作,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沿着三亚河踱步,眼前美景让行人驻足,绿荫夹岸的一道水流蜿蜒而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目光所至皆是波光荡漾。“三亚河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在河边散步时可以看到小鱼、小蟹游来游去,还经常看到工作人员在测量水质,感觉三亚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得很好。”游客胡波说。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仅是市民游客的共同感受,还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以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入海河流、水功能区、城镇内河湖等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强化宣传、全民参与,共绘人水和谐画卷

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防溺水安全提醒……三亚市民李敏是一位拥有四年“管河”经验的民间河长,负责三亚河河道的清理。

“工作环境变美了,工作强度变轻松了。”李敏谈起“管河”四年的工作变化时笑称,随着生态理念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市民游客的素质提升了,不再随意往河里排污水扔垃圾,他在日常巡河过程中打捞的垃圾也变少了,每天行走在“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生态画卷中巡河,特别舒畅。

从治水到管水,凝聚着民间河长、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职能部门高效协作的力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亚共落实16名市级河湖长,81名区级河湖长,125名村级河湖长。各级河湖长共开展巡河湖5985次;组建156名河道专管员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确保河湖管护到位。

此外,三亚还通过举办“六水共治”主题活动,持续加大护水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一步营造治水攻坚良好氛围,呼吁市民群众参与到保护母亲河活动中来,一起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参与水治理工作,形成全民护河爱河的良好风尚,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现如今,三亚河已不见昔日的污臭,行走于岸边,只见山水相映、鸟翔鱼跃,情人桥、红树林公园、月川生态绿道、白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等一个个网红打卡地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近年来,三亚先后启动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沿河建设抱坡溪湿地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等5个滨河公园以及三亚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并实施“两河四岸”整治提升综合示范项目,推进三亚河流域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同步提升,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赛为媒、以体兴旅,多彩活动助推护水

以碧道为纽带,以水脉筑文脉。今年来,三亚通过举办龙舟赛、“溯源三亚河”等多种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水文化充分融合,推动三亚河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15日,2024年三亚市龙舟公开赛在三亚河(新风桥至情人桥河段)火热开赛。现场,锣鼓喧天、激情满满,来自三亚、定安、澄迈以及澳门等地的14支龙舟队伍近300名选手,在这里劈波斩浪、奋楫争冠。

与此同时,三亚河两岸的旖旎风光也成为观众眼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引得市民游客纷纷赞叹不已。“候鸟”老人王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兴奋地表示:“平时我就爱用相机记录三亚河的美景,今天恰逢龙舟赛,赛事的激烈与河景的优美相得益彰,拍出的照片别有一番风味。”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11月,三亚河将再次成为焦点,因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龙舟项目和独竹漂项目将在这里激情上演。这场高水平的赛事,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赛,为三亚的文旅产业再添一把火。

赛事如桨,城市似舟,每一次桨的挥动都推动着城市这艘大船破浪前行。龙舟赛的举办,不仅是体育运动与水环境治理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还为海南水上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与新动能,展现了三亚在治水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它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9月25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一的“溯源三亚河”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通过采访、征文、摄影、创意征集等多种形式,活动旨在从不同角度和视角深入探寻三亚河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其独特记忆与感人故事。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三亚河的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城市的品位与形象也将更加鲜明,同时也将激发社会各界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同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贡献三亚力量。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林林 刘盈盈

责任编辑:王雪杉 叶子贻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一体治理守护“母亲河”——绿映“幸福河” 共绘“幸福画”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9-26 06:50:10

1727311881919011633.png

漫步在三亚河边,市民游客可览河赏风光,观鱼听鸟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两耳所闻皆是风情。

难以想象十年前,三亚河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城区部分河段水质降至地表水Ⅴ类和劣Ⅴ类,污水排河、垃圾堆岸、船舶排污等问题,让这条母亲河伤痕累累。

近年来,三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主轴,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三亚河便是其中之一。现如今,三亚河流域已发生蝶变,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闪耀鹿城大地的“金丝带”“活力带”“幸福带”。

系统治理、源头治水,还母亲河自然美

三亚河被喻为三亚的母亲河,全长31.5公里,是流经三亚市区的主要河流,在市区内分成三亚西河、三亚东河。2016年,三亚东河、三亚西河被列入国家黑臭水体名单,三亚河治理被作为三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让“母亲河”恢复生机,以三亚河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三亚开展上游水源地保护、沿河清淤疏浚、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以及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再生水回用甚至跨流域调水等工作。

“六水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水里、岸上同时用力,需要与制度改革、产业转型等工作共同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三亚在全省首推污水厂“投建管养”特许经营模式,将供水、污水、雨水、再生水设施划转给三亚环投集团统一管理,实现“厂网”“投建管养”一体化运维、“厂网河湖库海”“供排净治”一体化综合治理。

同时,在规划引领方面,三亚编制了《三亚河流域规划》;在制度建设方面,三亚制定了《三亚市三亚河保护管理规定》《三亚河生态保护管理办法》;在污染源整治方面,三亚以入河排口为倒向,实施管网的“查测溯治”,开工建设管网提质增效项目,解决雨污水混排入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六水共治”攻坚战打响后,三亚创新“河湖长制+六水共治”治理模式,成立市、区双组长领导小组,组建八大流域组、八大专班,加快推动“治水”走向“智水”,全方位保障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方位推进水环境的污染隐患整治工作,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沿着三亚河踱步,眼前美景让行人驻足,绿荫夹岸的一道水流蜿蜒而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目光所至皆是波光荡漾。“三亚河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在河边散步时可以看到小鱼、小蟹游来游去,还经常看到工作人员在测量水质,感觉三亚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得很好。”游客胡波说。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仅是市民游客的共同感受,还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以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入海河流、水功能区、城镇内河湖等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强化宣传、全民参与,共绘人水和谐画卷

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防溺水安全提醒……三亚市民李敏是一位拥有四年“管河”经验的民间河长,负责三亚河河道的清理。

“工作环境变美了,工作强度变轻松了。”李敏谈起“管河”四年的工作变化时笑称,随着生态理念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市民游客的素质提升了,不再随意往河里排污水扔垃圾,他在日常巡河过程中打捞的垃圾也变少了,每天行走在“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生态画卷中巡河,特别舒畅。

从治水到管水,凝聚着民间河长、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职能部门高效协作的力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亚共落实16名市级河湖长,81名区级河湖长,125名村级河湖长。各级河湖长共开展巡河湖5985次;组建156名河道专管员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确保河湖管护到位。

此外,三亚还通过举办“六水共治”主题活动,持续加大护水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一步营造治水攻坚良好氛围,呼吁市民群众参与到保护母亲河活动中来,一起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参与水治理工作,形成全民护河爱河的良好风尚,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现如今,三亚河已不见昔日的污臭,行走于岸边,只见山水相映、鸟翔鱼跃,情人桥、红树林公园、月川生态绿道、白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等一个个网红打卡地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近年来,三亚先后启动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沿河建设抱坡溪湿地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等5个滨河公园以及三亚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并实施“两河四岸”整治提升综合示范项目,推进三亚河流域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同步提升,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赛为媒、以体兴旅,多彩活动助推护水

以碧道为纽带,以水脉筑文脉。今年来,三亚通过举办龙舟赛、“溯源三亚河”等多种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水文化充分融合,推动三亚河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15日,2024年三亚市龙舟公开赛在三亚河(新风桥至情人桥河段)火热开赛。现场,锣鼓喧天、激情满满,来自三亚、定安、澄迈以及澳门等地的14支龙舟队伍近300名选手,在这里劈波斩浪、奋楫争冠。

与此同时,三亚河两岸的旖旎风光也成为观众眼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引得市民游客纷纷赞叹不已。“候鸟”老人王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兴奋地表示:“平时我就爱用相机记录三亚河的美景,今天恰逢龙舟赛,赛事的激烈与河景的优美相得益彰,拍出的照片别有一番风味。”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11月,三亚河将再次成为焦点,因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龙舟项目和独竹漂项目将在这里激情上演。这场高水平的赛事,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赛,为三亚的文旅产业再添一把火。

赛事如桨,城市似舟,每一次桨的挥动都推动着城市这艘大船破浪前行。龙舟赛的举办,不仅是体育运动与水环境治理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还为海南水上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与新动能,展现了三亚在治水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它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9月25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一的“溯源三亚河”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通过采访、征文、摄影、创意征集等多种形式,活动旨在从不同角度和视角深入探寻三亚河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其独特记忆与感人故事。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三亚河的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城市的品位与形象也将更加鲜明,同时也将激发社会各界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同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贡献三亚力量。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林林 刘盈盈

责任编辑:王雪杉 叶子贻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