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袁老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三亚落成
传承袁老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三亚落成

三亚新闻网5月23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2024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在这个下着雨的早晨,人们来到三亚南红农场(凤凰路与林家路交汇处附近),这里,一场简单而庄重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落成仪式正在举行。

这块纪念石长1.8米、宽1.4米、高为0.7米。“你看纪念石正面是袁老写的:发现‘野败’、成就杂交水稻。2020年,我去袁老家中向他请示水稻试验示范工作时,他特别高兴地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南繁育种、发现‘野败’、成就杂交水稻,后面一句:我热爱南繁、热爱三亚,也体现了袁老对三亚的一片深情。”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说。

5月22日,“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在南红农场落成。 记者 李学仕 摄

在纪念石背面,记录着此地坐标N:18°17 ′24.4″ E: 109°28′27.5″,以及一段简介:1970年11月23日在此发现野生稻花粉天然败育株(简称“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0年底,袁隆平院士团队在三亚南红农场(凤凰路与林家路交汇处附近)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并命名为“野败”。“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是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地标,它见证了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

原三亚市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回忆起他与袁隆平院士在此工作时,他说:“举办这次仪式也是为了激励现代农业工作者传承袁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激励后来人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杂交水稻。”

责任编辑:王雪杉 叶子贻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4-05-19 06:2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19 06: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18 06: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18 06:5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18 07:0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16 06:16
来源:三亚新闻网
传承袁老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三亚落成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23 06:24:09

三亚新闻网5月23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2024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在这个下着雨的早晨,人们来到三亚南红农场(凤凰路与林家路交汇处附近),这里,一场简单而庄重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落成仪式正在举行。

这块纪念石长1.8米、宽1.4米、高为0.7米。“你看纪念石正面是袁老写的:发现‘野败’、成就杂交水稻。2020年,我去袁老家中向他请示水稻试验示范工作时,他特别高兴地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南繁育种、发现‘野败’、成就杂交水稻,后面一句:我热爱南繁、热爱三亚,也体现了袁老对三亚的一片深情。”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说。

5月22日,“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纪念石在南红农场落成。 记者 李学仕 摄

在纪念石背面,记录着此地坐标N:18°17 ′24.4″ E: 109°28′27.5″,以及一段简介:1970年11月23日在此发现野生稻花粉天然败育株(简称“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0年底,袁隆平院士团队在三亚南红农场(凤凰路与林家路交汇处附近)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并命名为“野败”。“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发现地是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地标,它见证了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

原三亚市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回忆起他与袁隆平院士在此工作时,他说:“举办这次仪式也是为了激励现代农业工作者传承袁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激励后来人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杂交水稻。”

责任编辑:王雪杉 叶子贻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