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除了旅游景区景点人气爆满,宁静的乡村游也受到众多市民游客追捧,大家在美丽乡村体验别开生面的乡村之旅。
眼前,远山层层叠叠,如起伏的绿浪;脚下,村道宽阔平坦,蜿蜒向前;路旁,本土植物、漫画角色等多样化元素跃然于一栋栋房屋外墙上,颇具视觉美感……走在三亚育才生态区南塔艺术村的乡村公路上,一个建立在乡野间的“世外桃源”展现在众人眼前。通过对村民旧物的改造,南塔艺术村已建成可容纳千人的艺术观景区,并加入了墙体绘彩涂鸦和艺术家创作等艺术元素,在乡村各个角落,都会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
穿着黎族苗族传统服饰,走在民俗旅游路线,抱着非遗玩偶进乡村,置身于大自然的“美好幻境”……随着越来越多市民游客走进育才,旅游市场也向着“体验型”旅游产品延伸,成为育才旅游市场的“助推器”,吸引市民游客争相“打卡+拍照”。
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也让育才生态区迅速崛起了一批以“非遗”技艺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非遗合作社,通过专业设计、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的方式,带动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三亚南塔情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以‘企业+村委会+合作社+村民’的方式来经营‘非遗’,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成熟的做法,只能自己一步步摸索。目前合作社经营的服装、手工艺品、竹筒饭等,都是富有育才特色的产品,相信随着深度游、体验游的兴起,合作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亚南塔情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欣腾说。
据悉,非遗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南塔村的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提高了村民的文化自信。目前,三亚南塔情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月均营业收入达4万元以上,更与多家非遗文创商家达成合作,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了更多人才。
如今,育才生态区的“文化+非遗”产业已经颇具“雏形”,南塔艺术村不仅集聚了书法、油画、非遗等众多领域的艺术工作者,还为本土文化艺术传承涵养了肥沃的“土壤”,而各类艺术体验课程的开设,为市民游客搭建了“接地气”的非遗体验平台。在育才,文艺之花正在搭乘艺术的“快车”驶向康庄大道。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林林 通讯员 闵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