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在“五一”小长假,不仅有来自各单位、社会各界的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出现在景点、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在田间地头还有挥洒着青春汗水的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坚守岗位,有的为市民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引导、安全提醒、应急保障等服务,有的奉献青春,默默地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三亚日报推出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最美“青春色”,为您讲述一个个青年奉献青春的故事,并以此号召全市青年党员和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宽战略视野,以工匠精神和勇担当敢作为的作风,扎实开展各方面工作,做一个政治坚定、本领过硬、艰苦奋斗、品格高尚的新时代青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符府
青春是什么?海棠区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海棠区志青春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宁铭说,青春是分享,是奉献。
“五一”假期,宁铭和往年一样,带着他的志愿服务队伍,分散在蜈支洲岛旅游区、三亚国际免税城、海棠广场等景区及人流密集点位,开展道路指引、咨询向导服务,以及提供各类帮助,用点滴行动汇聚爱的河流,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宁铭,今年33岁,甘肃人。大学毕业那年,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下,他满腔热情地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三亚市海棠区参与基层服务。
“你是学生干部,年轻,有干劲,组织能力强,干事麻利,在学校里有号召力,很适合参与西部计划,把青春贡献在需要的地方,贡献在基层。我支持你。”多年前,老师与宁铭的长谈画面,如今,宁铭依旧历历在目。
刚到海棠区那会,每当工作之余,宁铭骑着辆二手摩托车,去参与当地举办的志愿服务活动。那段日子,对于他来说,生活除了工作,便是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把他与当地青年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因为岁数稍大,当时,人们喜欢叫他“铭哥”,这个称呼在青年群体里,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海棠区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公益组织。于是,2018年,宁铭提交申请,经海棠区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了海棠区志青春公益服务中心。
起初这支队伍的核心成员除了宁铭以外,还有4名成员,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刚出社会的青年,大家出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走到了一起。
海棠区志青春公益服务中心就像一条纽带,逐渐将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志愿服务力量串联起来,织就了一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网络。
“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亭值岗”“贫困学生紧急帮扶”“保护母亲河”“助农赶集日”……这几年里,“志青春”团队,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记者了解到,海棠区志青春公益服务中心成立至今,6年来,注册志愿者达到3000余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50余场,参与人次达到6万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总计15万余小时,主题涉及环保、教育、旅游、乡村振兴、创业就业、爱心帮扶等更多领域。
宁铭认为,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是一个人身处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一种荣誉。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支队伍到一群力量,宁铭的志愿服务队伍正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感召了更多人奉献爱心。宁铭说,如今,很多志愿者是通过“妈妈带孩子”“孩子带父母”“哥哥带弟弟”等方式,“手拉手”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成就与幸福。志愿精神正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延续与传承。
因表现突出,近年来,宁铭先后获得了三亚市优秀共青团干部、三亚市十佳志愿者、三亚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多年来的初心如磐。
宁铭坦言,一路走来,有坦途,也有坎坷,有欣慰,更有幸福。在他看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传递正能量,就是最快乐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他想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