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以党建创新赋能城市更新 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以党建创新赋能城市更新 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我妈突然觉得不舒服,你们能来帮忙送去医院吗?”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临春社区居民关祥的母亲突发疾病,紧急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城市更新工作队的队员。

接到求助电话,临春片区城市更新三组小组长邢增强立刻赶到现场,和关祥一起将老人送往医院就医。“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邢增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三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城市更新项目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心结的老党员高关香(左)率先与工作队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探索“1+7+N”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今年7月,三亚首个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吉阳区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揭牌成立。

临春片区地处三亚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却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内环境嘈杂、卫生状况差;房屋老旧、电线乱搭问题严重、道路狭窄复杂;学校不足,卫生院等社区配套设施也十分匮乏。为提升该片区群众的居住品质,优化城市风貌,三亚下定决心,大力推进该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

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城市更新”的政治引领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加强统筹部署,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系。建立由吉阳区政府副区长挂帅,更新项目有关单位、临春社区“两委”班子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队伍。并根据社区拆迁区域面积,划分出三个片区,成立工作小组分片管理、责任到户,将力量延伸至末端。

“我们初步探索创新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1+7+N’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即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党支部设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凝聚民心在一线、攻坚克难在一线、廉洁建设在一线、考核督导在一线,通过支部强力领航、党员示范带动、锚定问题牵引,持续激活红色引擎,强劲推动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强说。

树牢“两个理念”,为群众算好“三笔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临时党支部的党员电话24小时不关机,只要有需要,都会第一时间为群众解答政策。”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邓文旭说,党员带头与群众“交朋友”“做家人”,不怕“婆婆嘴”,不怕“跑断腿”,深入了解群众困难,反复宣讲政策,就能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居民林中合的临时安置房内缺水,第三工作组党员便紧急协调附近小区调水,高效解决居民家中的用水难题;林桂英老人关节疼痛,第二工作组党员立即联系市中医院,为其送去特制膏药;花卉基地陶老板为搬迁场地发愁,临时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为其排忧解难……群众的急难愁盼时刻装在党员的心上,当好“贴心人”,赢得信任,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但故土难离,偶尔也会有群众“想不通”。“我们主动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在搬迁户的位置,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帮他们算好经济账。”邢增强说,党员们从眼前得失、未来收益以及生活品质提升三个方面帮助群众解读搬迁政策,算好“三笔账”,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政策。

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帮助党员们打破了“隔心墙”,登门拜访陈明利害,让工作组和社区群众结下了“同心结”,最终实现了党员与群众的“双向奔赴”。随着关祥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首个项目——龙岭路项目123栋房屋征拆提前完成。如今的龙岭路一改旧日模样,道路拓宽,通行便利,已成为三亚城市更新工作的“样板路”。

“一户一策”,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工作精度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第一期(起步区)包含五个地块和两条规划路,涉及119栋房屋。万事开头难,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毛线团”中理出头绪,打开工作面?一度成为临时党支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临时党支部坚持因户施策,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根据入户动员情况,分析住户特点,集思广益制定针对性方案,努力做到“带着目标到户,取得成效回来”。

第三工作组包点服务的老党员高关香早年曾担任过居委会干部,家中的两儿一女虽已成年,但工作不稳定,需要靠老两口种菜卖菜贴补生活。为了做好老人的动员工作,邢增强坚持每天登门走访,和老人聊家常,帮老人收菜卖菜,用心倾听她对搬迁工作的意见看法。“党员给党员做工作,从思想上有更强的认同感。逐渐熟悉了之后,我们发现老人最惦记的还是子女,希望能给他们更多的生活保障。”找到了破解问题的关键,邢增强晓之以理,帮老人算了一笔“账”。按照政策,高关香一家既获得一笔补偿款,符合分户条件的子女还能获得集体产业经营性用房,将心比心的工作方式彻底打消了老人的后顾之忧,率先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工作队员天天进村入户给大家讲解政策,分析利好,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安置区一期建设,未来的家园不仅环境更优,配套设施也会更加齐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好病,便捷又舒适。”如今的高关香一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分类破解“征拆难”,巧解群众“心疙瘩”。临时党支部针对临春片区22户已拆迁9年的房屋补偿历史遗留问题,不推诿卸责,敢于接手、勇于承担,全力疏通阻点;积极总结借鉴龙岭路征拆的经验,以真诚的工作、务实的作风、为民的情怀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以诚感人,以理服人。“党建引领”的金钥匙,赋能城市更新工作“加速度”。截至目前,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第一期(起步区)内的119栋房屋,已完成丈量117栋、丈量面积超5万平方米,已签约63户,各项工作正有序、有力推动。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佳/文 袁永东/图

责任编辑:黎经超 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以党建创新赋能城市更新 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11-08 06:56:20

“我妈突然觉得不舒服,你们能来帮忙送去医院吗?”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临春社区居民关祥的母亲突发疾病,紧急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城市更新工作队的队员。

接到求助电话,临春片区城市更新三组小组长邢增强立刻赶到现场,和关祥一起将老人送往医院就医。“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邢增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三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城市更新项目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心结的老党员高关香(左)率先与工作队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探索“1+7+N”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今年7月,三亚首个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吉阳区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揭牌成立。

临春片区地处三亚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却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内环境嘈杂、卫生状况差;房屋老旧、电线乱搭问题严重、道路狭窄复杂;学校不足,卫生院等社区配套设施也十分匮乏。为提升该片区群众的居住品质,优化城市风貌,三亚下定决心,大力推进该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

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城市更新”的政治引领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加强统筹部署,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系。建立由吉阳区政府副区长挂帅,更新项目有关单位、临春社区“两委”班子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队伍。并根据社区拆迁区域面积,划分出三个片区,成立工作小组分片管理、责任到户,将力量延伸至末端。

“我们初步探索创新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1+7+N’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即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党支部设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凝聚民心在一线、攻坚克难在一线、廉洁建设在一线、考核督导在一线,通过支部强力领航、党员示范带动、锚定问题牵引,持续激活红色引擎,强劲推动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强说。

树牢“两个理念”,为群众算好“三笔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临时党支部的党员电话24小时不关机,只要有需要,都会第一时间为群众解答政策。”临春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邓文旭说,党员带头与群众“交朋友”“做家人”,不怕“婆婆嘴”,不怕“跑断腿”,深入了解群众困难,反复宣讲政策,就能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居民林中合的临时安置房内缺水,第三工作组党员便紧急协调附近小区调水,高效解决居民家中的用水难题;林桂英老人关节疼痛,第二工作组党员立即联系市中医院,为其送去特制膏药;花卉基地陶老板为搬迁场地发愁,临时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为其排忧解难……群众的急难愁盼时刻装在党员的心上,当好“贴心人”,赢得信任,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但故土难离,偶尔也会有群众“想不通”。“我们主动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在搬迁户的位置,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帮他们算好经济账。”邢增强说,党员们从眼前得失、未来收益以及生活品质提升三个方面帮助群众解读搬迁政策,算好“三笔账”,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政策。

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帮助党员们打破了“隔心墙”,登门拜访陈明利害,让工作组和社区群众结下了“同心结”,最终实现了党员与群众的“双向奔赴”。随着关祥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首个项目——龙岭路项目123栋房屋征拆提前完成。如今的龙岭路一改旧日模样,道路拓宽,通行便利,已成为三亚城市更新工作的“样板路”。

“一户一策”,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工作精度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第一期(起步区)包含五个地块和两条规划路,涉及119栋房屋。万事开头难,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毛线团”中理出头绪,打开工作面?一度成为临时党支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临时党支部坚持因户施策,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根据入户动员情况,分析住户特点,集思广益制定针对性方案,努力做到“带着目标到户,取得成效回来”。

第三工作组包点服务的老党员高关香早年曾担任过居委会干部,家中的两儿一女虽已成年,但工作不稳定,需要靠老两口种菜卖菜贴补生活。为了做好老人的动员工作,邢增强坚持每天登门走访,和老人聊家常,帮老人收菜卖菜,用心倾听她对搬迁工作的意见看法。“党员给党员做工作,从思想上有更强的认同感。逐渐熟悉了之后,我们发现老人最惦记的还是子女,希望能给他们更多的生活保障。”找到了破解问题的关键,邢增强晓之以理,帮老人算了一笔“账”。按照政策,高关香一家既获得一笔补偿款,符合分户条件的子女还能获得集体产业经营性用房,将心比心的工作方式彻底打消了老人的后顾之忧,率先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工作队员天天进村入户给大家讲解政策,分析利好,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安置区一期建设,未来的家园不仅环境更优,配套设施也会更加齐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好病,便捷又舒适。”如今的高关香一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分类破解“征拆难”,巧解群众“心疙瘩”。临时党支部针对临春片区22户已拆迁9年的房屋补偿历史遗留问题,不推诿卸责,敢于接手、勇于承担,全力疏通阻点;积极总结借鉴龙岭路征拆的经验,以真诚的工作、务实的作风、为民的情怀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以诚感人,以理服人。“党建引领”的金钥匙,赋能城市更新工作“加速度”。截至目前,临春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第一期(起步区)内的119栋房屋,已完成丈量117栋、丈量面积超5万平方米,已签约63户,各项工作正有序、有力推动。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佳/文 袁永东/图

责任编辑:黎经超 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