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养生宜保暖养阴
秋分时节,养生宜保暖养阴

今年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是阴阳交替的关键节气之一。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个时候,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人体的气血亦同。

秋分当天,冷空气开始活跃,一场短时降雨为三亚带来丝丝凉意。入秋后,往往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大家应适当添衣保暖,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和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护好颈椎、腰部、腹部和脚底等,以防寒气入侵,引起身体不适。

燥,为秋季的主气,易耗伤津液,尤其是秋分之后,天气逐渐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出现秋燥的问题。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但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要有度,不可太过,忌无病进补,应分清虚实,只有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

在秋天,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睡眠上应该早睡、早起,顺应人体养阴藏神的需要,使第二天保持精力充沛。同时,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才能给人带来心神宁之感。

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防止出汗过多,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低落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同时,秋季应注意养肺润肺,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责任编辑:王雪杉 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秋分时节,养生宜保暖养阴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9-27 06:41:41

今年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是阴阳交替的关键节气之一。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个时候,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人体的气血亦同。

秋分当天,冷空气开始活跃,一场短时降雨为三亚带来丝丝凉意。入秋后,往往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大家应适当添衣保暖,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和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护好颈椎、腰部、腹部和脚底等,以防寒气入侵,引起身体不适。

燥,为秋季的主气,易耗伤津液,尤其是秋分之后,天气逐渐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出现秋燥的问题。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但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要有度,不可太过,忌无病进补,应分清虚实,只有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

在秋天,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睡眠上应该早睡、早起,顺应人体养阴藏神的需要,使第二天保持精力充沛。同时,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才能给人带来心神宁之感。

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防止出汗过多,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低落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同时,秋季应注意养肺润肺,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责任编辑:王雪杉 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