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今天,一起来听听三亚“教育世家”的故事…
致敬教师!今天,一起来听听三亚“教育世家”的故事…

■编者按:

立德树人是教师始终不变的信仰,正是有了一代代教师的坚守与传承,才托起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三亚的教师队伍里,有一些特别的家庭,他们几代为师,同守三尺讲台,薪火相传,用一腔教育热情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点亮教师荣光。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三个教师家庭,感受他们的情怀与初心。

陈鼎在了解学生思想情况。

乡村教师陈鼎:甘当学生心中的“陈爸爸”

■教师家庭档案:

陈鼎,从教33年,现为吉阳区干沟小学校长、语文教师。

父亲,从教22年。

妻子,从教35年。

女儿,从教4年。

出身于教师家庭的陈鼎,已执教33年,现为吉阳区干沟小学校长、语文教师。执教至今,陈鼎先后荣获三亚市优秀共产党员、三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为何选择当教师,陈鼎谈起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当老师时,很受家长和学生的尊重、爱戴。小时候的我跟父亲一起出门,遇到学生,他们总会热情地跟父亲打招呼。我觉得,当一名被学生记得的老师真好。当时我就暗暗立志要当跟父亲一样的老师。”陈鼎回忆道,父亲当了20多年老师,每天为了学生费尽心力。自己的教师梦,就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责任担当”意识,亦是父亲最早传授的。“虽然现在父亲不在了,但还深深影响着我。”

工作中的陈鼎,竭尽全力。在教学方面,他坚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根据实际因材施教。参加工作至今,他任教的班级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吉阳区教育局的表彰。

在学生眼中,陈鼎的语文课堂与众不同,课堂气氛活跃、讲解通俗易懂,还能不断得到鼓励,这让学生倍感温暖。

陈鼎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乡村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爱心和责任心。“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自己会尽最大努力去做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陈老师,老爸,多年的期待,不变的关怀,我的思念与教师节同在。今天,祝您教师节快乐!”这是陈鼎教过的一名叫小辉的学生此前发给他的教师节祝福。令陈鼎印象深刻的是,小辉因家庭贫困和普通话不标准,有些自卑。察觉到小辉的情况后,陈鼎对他加以引导和鼓励。后来,小辉逐渐变得开朗阳光,顺利考上中学和心仪的大学。 

类似这样的暖心故事数不胜数。每天无论是课前课后,只要学生们需要他,总能在学校找到陈鼎。任教33载,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小学毕业生,收获了上千名学生的爱,陈鼎成了学生心中的“陈爸爸”。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陈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爱人也是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教师队伍。”陈鼎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同样扎根教育一线,至今已从教35年,目前在吉阳区龙坡小学任教。

受父母的影响,陈鼎的女儿陈琳琳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三亚市第二小学的一名教师。清晨,踏着早上的第一缕阳光,她迎接每一位入校的小朋友;下午,送走最后一位学生,她仍“泡”在学校里制作教具、研究教案……这个教师节,陈琳琳对爸妈说:“真高兴,我终于成为了你们!”

陈瑞玲在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

教师陈瑞玲:“我的爸爸、弟弟、女儿都是教师!”

■教师家庭档案:

陈瑞玲,从教35年,现为三亚市第四小学教务处副主任、语文教师。

父亲,从教36年。

小弟,从教30余年。

女儿,从教3年。

“我的爸爸、弟弟、女儿都是教师!”说起自己的家庭,三亚市第四小学高级教师陈瑞玲非常自豪,对她一家人来说,三代人执教于三尺讲台,是最平凡的选择,也是最光荣的选择。

陈瑞玲的父亲陈立生1962年从广东教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崖城中学,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科任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其于1998年退休。在父亲这位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高考时,陈瑞玲毫不犹豫地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先后在三亚羊栏小学、市第四小学任教。

9月7日上午,上课铃声响起,手拿教本的陈瑞玲跨上五年级(5)班的讲台。不一会儿,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两道语文习题让她讲得兴味盎然,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走进陈瑞玲的办公室,翻开语文练习册,每一页都有她认真标注的痕迹;摊开学生的语文作业、试卷,每一张都有她用红笔批阅的笔迹。

陈瑞玲喜欢“折腾”班级活动,是活动“点子王”。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组织开展“超能力大赛”,包含“整理书包大赛”“课堂听讲能力大赛”“汉字书写大赛”“听我讲童话”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各项评比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年级特色活动。

陈瑞玲还是“惊喜制造师”。她重视对每位学生的“温情教育”,善于利用各种小细节展现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专属个人节日。专属节日当天,学生佩戴特别头饰,接收专属的祝福,为班级点一首歌曲等,仪式虽然简单,但一句句祝福语、一个个拥抱都让学生充满期待,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大家眼中,陈瑞玲是出了名的教学高手。“责任心强、激情满怀、工作很拼。”提起陈瑞玲,市第四小学校长邢国英的脸上是难掩的钦佩之情。学生们也总喜欢围绕在她身旁,一届又一届。

而在陈瑞玲女儿何有妍眼里,从小到大,妈妈的爱从来都不只属于子女,而是分给了所有的学生。小时候,何有妍曾经“讨厌”埋首工作的妈妈,可当她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后才明白:教师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意味着奉献和坚守。

大学毕业后,何有妍如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传承外公的志愿,她曾到艰苦的农村支教;受妈妈的影响,她担任小学教师,务实尽责,以爱育爱。当学生和家长向她表达谢意时,她总是说:“身为教师,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江洲(前排左一)带领学生参加航模车模教育竞赛。

乡村教师陈江洲:“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家风传承”

■教师家庭档案:

陈江洲,从教15年,现为崖州区港西小学、盐灶小学校长。

母亲,从教34年。

姐姐,从教15年。

在三亚市崖州区港西小学、盐灶小学校长陈江洲家,两代3人都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他们接力传承一个教师世家的梦想,用责任担当做好教育这件“大事”。

2008年从琼台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的陈江洲,先后在育才光彩小学、崖州南山小学任体育老师,后调任大蛋小学、南滨小学、港西小学、盐灶小学担任校长。

15年时间里,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成长为潜心研究教学,有着丰厚教育教学经验的小学校长。虽然辛苦,但他干劲十足。

“母亲一直教导我,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耐心、爱心、细心。”教学生涯中,母亲一直是陈江洲的激励者和引导者。“我妈妈原来是崖州区城西小学的老师,一门心思都在学生身上。”陈江洲笑着说,小时候的记忆里都是母亲急匆匆奔赴学校的背影。受母亲的影响,陈江洲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耕耘在他深爱的教育沃土上。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陈江洲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他本着少责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导的谈话策略,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们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心关爱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和孩子们融入到一起,像朋友一样对待每位学生。学生都很乐意和他交流,愿意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曾经,在陈江洲任教的班里有个孩子身形瘦弱,就餐时经常呕吐,常吐得衣服、桌子上都是呕吐物,陈江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为孩子换洗衣服。家访中,他了解到孩子患有咽峡炎,大口进食容易呕吐。为此,陈江洲安排他比其他孩子先用餐,并在一旁安慰他“慢慢吃,老师陪你”。在爱的鼓励下,孩子渐渐能正常就餐,身体越来越健康,人也自信起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爱是相互的,只要我奉献爱,就会有收到爱的一天。”陈江洲说。

抱着一颗爱心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的还有陈江洲的姐姐陈江源,目前她在海口金盘学校任教。 

“‘教师’对我家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家风传承。”陈江洲说,“我们要做每个时代‘教师’的优秀代表。”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原标题:立德树人育桃李 满园芬芳铸师魂

责任编辑:王雪杉 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致敬教师!今天,一起来听听三亚“教育世家”的故事…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9-10 07:04:03

■编者按:

立德树人是教师始终不变的信仰,正是有了一代代教师的坚守与传承,才托起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三亚的教师队伍里,有一些特别的家庭,他们几代为师,同守三尺讲台,薪火相传,用一腔教育热情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点亮教师荣光。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三个教师家庭,感受他们的情怀与初心。

陈鼎在了解学生思想情况。

乡村教师陈鼎:甘当学生心中的“陈爸爸”

■教师家庭档案:

陈鼎,从教33年,现为吉阳区干沟小学校长、语文教师。

父亲,从教22年。

妻子,从教35年。

女儿,从教4年。

出身于教师家庭的陈鼎,已执教33年,现为吉阳区干沟小学校长、语文教师。执教至今,陈鼎先后荣获三亚市优秀共产党员、三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为何选择当教师,陈鼎谈起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当老师时,很受家长和学生的尊重、爱戴。小时候的我跟父亲一起出门,遇到学生,他们总会热情地跟父亲打招呼。我觉得,当一名被学生记得的老师真好。当时我就暗暗立志要当跟父亲一样的老师。”陈鼎回忆道,父亲当了20多年老师,每天为了学生费尽心力。自己的教师梦,就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责任担当”意识,亦是父亲最早传授的。“虽然现在父亲不在了,但还深深影响着我。”

工作中的陈鼎,竭尽全力。在教学方面,他坚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根据实际因材施教。参加工作至今,他任教的班级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吉阳区教育局的表彰。

在学生眼中,陈鼎的语文课堂与众不同,课堂气氛活跃、讲解通俗易懂,还能不断得到鼓励,这让学生倍感温暖。

陈鼎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乡村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爱心和责任心。“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自己会尽最大努力去做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陈老师,老爸,多年的期待,不变的关怀,我的思念与教师节同在。今天,祝您教师节快乐!”这是陈鼎教过的一名叫小辉的学生此前发给他的教师节祝福。令陈鼎印象深刻的是,小辉因家庭贫困和普通话不标准,有些自卑。察觉到小辉的情况后,陈鼎对他加以引导和鼓励。后来,小辉逐渐变得开朗阳光,顺利考上中学和心仪的大学。 

类似这样的暖心故事数不胜数。每天无论是课前课后,只要学生们需要他,总能在学校找到陈鼎。任教33载,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小学毕业生,收获了上千名学生的爱,陈鼎成了学生心中的“陈爸爸”。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陈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爱人也是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教师队伍。”陈鼎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同样扎根教育一线,至今已从教35年,目前在吉阳区龙坡小学任教。

受父母的影响,陈鼎的女儿陈琳琳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三亚市第二小学的一名教师。清晨,踏着早上的第一缕阳光,她迎接每一位入校的小朋友;下午,送走最后一位学生,她仍“泡”在学校里制作教具、研究教案……这个教师节,陈琳琳对爸妈说:“真高兴,我终于成为了你们!”

陈瑞玲在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

教师陈瑞玲:“我的爸爸、弟弟、女儿都是教师!”

■教师家庭档案:

陈瑞玲,从教35年,现为三亚市第四小学教务处副主任、语文教师。

父亲,从教36年。

小弟,从教30余年。

女儿,从教3年。

“我的爸爸、弟弟、女儿都是教师!”说起自己的家庭,三亚市第四小学高级教师陈瑞玲非常自豪,对她一家人来说,三代人执教于三尺讲台,是最平凡的选择,也是最光荣的选择。

陈瑞玲的父亲陈立生1962年从广东教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崖城中学,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科任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其于1998年退休。在父亲这位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高考时,陈瑞玲毫不犹豫地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先后在三亚羊栏小学、市第四小学任教。

9月7日上午,上课铃声响起,手拿教本的陈瑞玲跨上五年级(5)班的讲台。不一会儿,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两道语文习题让她讲得兴味盎然,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走进陈瑞玲的办公室,翻开语文练习册,每一页都有她认真标注的痕迹;摊开学生的语文作业、试卷,每一张都有她用红笔批阅的笔迹。

陈瑞玲喜欢“折腾”班级活动,是活动“点子王”。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组织开展“超能力大赛”,包含“整理书包大赛”“课堂听讲能力大赛”“汉字书写大赛”“听我讲童话”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各项评比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年级特色活动。

陈瑞玲还是“惊喜制造师”。她重视对每位学生的“温情教育”,善于利用各种小细节展现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专属个人节日。专属节日当天,学生佩戴特别头饰,接收专属的祝福,为班级点一首歌曲等,仪式虽然简单,但一句句祝福语、一个个拥抱都让学生充满期待,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大家眼中,陈瑞玲是出了名的教学高手。“责任心强、激情满怀、工作很拼。”提起陈瑞玲,市第四小学校长邢国英的脸上是难掩的钦佩之情。学生们也总喜欢围绕在她身旁,一届又一届。

而在陈瑞玲女儿何有妍眼里,从小到大,妈妈的爱从来都不只属于子女,而是分给了所有的学生。小时候,何有妍曾经“讨厌”埋首工作的妈妈,可当她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后才明白:教师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意味着奉献和坚守。

大学毕业后,何有妍如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传承外公的志愿,她曾到艰苦的农村支教;受妈妈的影响,她担任小学教师,务实尽责,以爱育爱。当学生和家长向她表达谢意时,她总是说:“身为教师,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江洲(前排左一)带领学生参加航模车模教育竞赛。

乡村教师陈江洲:“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家风传承”

■教师家庭档案:

陈江洲,从教15年,现为崖州区港西小学、盐灶小学校长。

母亲,从教34年。

姐姐,从教15年。

在三亚市崖州区港西小学、盐灶小学校长陈江洲家,两代3人都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他们接力传承一个教师世家的梦想,用责任担当做好教育这件“大事”。

2008年从琼台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的陈江洲,先后在育才光彩小学、崖州南山小学任体育老师,后调任大蛋小学、南滨小学、港西小学、盐灶小学担任校长。

15年时间里,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成长为潜心研究教学,有着丰厚教育教学经验的小学校长。虽然辛苦,但他干劲十足。

“母亲一直教导我,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耐心、爱心、细心。”教学生涯中,母亲一直是陈江洲的激励者和引导者。“我妈妈原来是崖州区城西小学的老师,一门心思都在学生身上。”陈江洲笑着说,小时候的记忆里都是母亲急匆匆奔赴学校的背影。受母亲的影响,陈江洲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耕耘在他深爱的教育沃土上。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陈江洲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他本着少责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导的谈话策略,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们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心关爱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和孩子们融入到一起,像朋友一样对待每位学生。学生都很乐意和他交流,愿意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曾经,在陈江洲任教的班里有个孩子身形瘦弱,就餐时经常呕吐,常吐得衣服、桌子上都是呕吐物,陈江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为孩子换洗衣服。家访中,他了解到孩子患有咽峡炎,大口进食容易呕吐。为此,陈江洲安排他比其他孩子先用餐,并在一旁安慰他“慢慢吃,老师陪你”。在爱的鼓励下,孩子渐渐能正常就餐,身体越来越健康,人也自信起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爱是相互的,只要我奉献爱,就会有收到爱的一天。”陈江洲说。

抱着一颗爱心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的还有陈江洲的姐姐陈江源,目前她在海口金盘学校任教。 

“‘教师’对我家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家风传承。”陈江洲说,“我们要做每个时代‘教师’的优秀代表。”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原标题:立德树人育桃李 满园芬芳铸师魂

责任编辑:王雪杉 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