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崖州孔庙“开笔礼”侧记
三亚市“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崖州孔庙“开笔礼”侧记

8月的古城崖州,天高云淡,惠风和畅。

8月26日上午,崖州孔庙,彩旗招展,礼乐声响,群贤毕至。

这一天,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代崖州最高学府——崖州学宫(今为“崖州孔庙”),再一次引起瞩目:政企宾朋、老中青少汇集于此,共同参与和见证“开笔礼”的盛况。

当天上午9时整,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近百名学童身着汉服以拱手礼缓缓步入会场,活动两旁的亲朋好友纷纷举起手机定格难忘时刻。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切期盼,“开笔礼”正是广大学童步入学海、启航梦想时要扣好的第一粒“扣子”。

随着“正衣冠”口令的发出,国学老师指导学童端正衣冠、整理仪容,每位学童精气神十足,散发着满满活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杨维才,崖州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代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脊柱外科医师容威等参会嘉宾为学童额间点上朱砂,寓意开启智慧;展开白色宣纸,手持崭新毛笔,蘸取少许墨汁,一撇一捺间,学童们写下了人生的第一个“人”字,并举起向众人展示。

学童们用毛笔写下“人”字。记者 李学仕 摄

难忘的瞬间,离不开些许默默奉献的人。“小宝,写得真好,我为你感到骄傲!”来自四川成都的杨胜兵欢快地向孩子表达祝福。“去年我曾在这里参与过抗疫。”杨胜兵说,主办方邀请参加“开笔礼”活动,安排精细,让他和家人感受到了三亚的热情好客,和崖州文脉的深厚底蕴。“这一天,小宝和我们,是在三亚最难忘的一天。”

鼓声阵阵,催人奋进。击鼓者,是一众学童,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拿着木质鼓槌,跟随节奏、用力而发,以击鼓的声响表达各自的志向。

彼此关照,心里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学童们纷纷起身,持拱手礼,前倾鞠躬,向现场的家人及参会嘉宾送去美好的感恩之情。

当天以“开笔礼”活动为主旨,辅之以学童六艺体验展、诗词习诵、书画联展、古诗文读书会等活动,传播耕读文明,让传统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发展。

主办方负责人林有炽表示,在崖州孔庙举办开笔礼,既能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守好文化遗产,为崖州古城增添魅力,更能让学童们通过活动传播耕读文明,赓续历史文脉。“希望通过‘开笔礼’活动,形成传承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学童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崇德立志,实现心中理想,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开笔礼”,古时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自2016年开始,崖州当地乡贤及民间组织秉承热诚爱心,依托政府支持,发起并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南端最大规模的“崖州孔庙学童开笔礼”活动。今年首次提级由市委举办,已成为三亚市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学童们的人生,正如启蒙描红,在一撇一捺写好人生的第一个“人”字中开启。而一场崖州孔庙“开笔礼”活动,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学童们的未来之路。

原标题:

一撇一捺写个“人” 立在天地间

——三亚市“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崖州孔庙“开笔礼”侧记


用一支笔埋下一颗种子

树影婆娑,古韵悠扬,鼓声清越,翰墨飘香。8月26日上午,三亚学童“开笔礼”现场,不少老师、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1岁的卢阿婆是崖州本地人,当天带着孙子来参加“开笔礼”。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认为“开笔礼”是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度。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每天的饮食和上课时间都不一样了,‘开笔礼’仪式给了小朋友一个切换的信号,我觉得蛮有意义的。”黄祯倪小朋友的家长说,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赶上了“开笔礼”仪式,孩子非常喜欢古诗词,此次活动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当天,裴日盛也带着外孙女江裴欣来参加“开笔礼”,希望通过参与活动,让孙女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心里播下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除了本地市民,此次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加。游客陈利琼特意从成都过来参加这次“开笔礼”,她认为此次活动很有特色,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郭志华 张慧膑 实习生 桂周琪/文 李学仕/图)

责任编辑:姜晓莹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市“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崖州孔庙“开笔礼”侧记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8-27 08:47:20

8月的古城崖州,天高云淡,惠风和畅。

8月26日上午,崖州孔庙,彩旗招展,礼乐声响,群贤毕至。

这一天,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代崖州最高学府——崖州学宫(今为“崖州孔庙”),再一次引起瞩目:政企宾朋、老中青少汇集于此,共同参与和见证“开笔礼”的盛况。

当天上午9时整,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近百名学童身着汉服以拱手礼缓缓步入会场,活动两旁的亲朋好友纷纷举起手机定格难忘时刻。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切期盼,“开笔礼”正是广大学童步入学海、启航梦想时要扣好的第一粒“扣子”。

随着“正衣冠”口令的发出,国学老师指导学童端正衣冠、整理仪容,每位学童精气神十足,散发着满满活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杨维才,崖州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代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脊柱外科医师容威等参会嘉宾为学童额间点上朱砂,寓意开启智慧;展开白色宣纸,手持崭新毛笔,蘸取少许墨汁,一撇一捺间,学童们写下了人生的第一个“人”字,并举起向众人展示。

学童们用毛笔写下“人”字。记者 李学仕 摄

难忘的瞬间,离不开些许默默奉献的人。“小宝,写得真好,我为你感到骄傲!”来自四川成都的杨胜兵欢快地向孩子表达祝福。“去年我曾在这里参与过抗疫。”杨胜兵说,主办方邀请参加“开笔礼”活动,安排精细,让他和家人感受到了三亚的热情好客,和崖州文脉的深厚底蕴。“这一天,小宝和我们,是在三亚最难忘的一天。”

鼓声阵阵,催人奋进。击鼓者,是一众学童,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拿着木质鼓槌,跟随节奏、用力而发,以击鼓的声响表达各自的志向。

彼此关照,心里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学童们纷纷起身,持拱手礼,前倾鞠躬,向现场的家人及参会嘉宾送去美好的感恩之情。

当天以“开笔礼”活动为主旨,辅之以学童六艺体验展、诗词习诵、书画联展、古诗文读书会等活动,传播耕读文明,让传统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发展。

主办方负责人林有炽表示,在崖州孔庙举办开笔礼,既能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守好文化遗产,为崖州古城增添魅力,更能让学童们通过活动传播耕读文明,赓续历史文脉。“希望通过‘开笔礼’活动,形成传承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学童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崇德立志,实现心中理想,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开笔礼”,古时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自2016年开始,崖州当地乡贤及民间组织秉承热诚爱心,依托政府支持,发起并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南端最大规模的“崖州孔庙学童开笔礼”活动。今年首次提级由市委举办,已成为三亚市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学童们的人生,正如启蒙描红,在一撇一捺写好人生的第一个“人”字中开启。而一场崖州孔庙“开笔礼”活动,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学童们的未来之路。

原标题:

一撇一捺写个“人” 立在天地间

——三亚市“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崖州孔庙“开笔礼”侧记


用一支笔埋下一颗种子

树影婆娑,古韵悠扬,鼓声清越,翰墨飘香。8月26日上午,三亚学童“开笔礼”现场,不少老师、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1岁的卢阿婆是崖州本地人,当天带着孙子来参加“开笔礼”。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认为“开笔礼”是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度。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每天的饮食和上课时间都不一样了,‘开笔礼’仪式给了小朋友一个切换的信号,我觉得蛮有意义的。”黄祯倪小朋友的家长说,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赶上了“开笔礼”仪式,孩子非常喜欢古诗词,此次活动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当天,裴日盛也带着外孙女江裴欣来参加“开笔礼”,希望通过参与活动,让孙女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心里播下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除了本地市民,此次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加。游客陈利琼特意从成都过来参加这次“开笔礼”,她认为此次活动很有特色,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郭志华 张慧膑 实习生 桂周琪/文 李学仕/图)

责任编辑:姜晓莹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