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澜芳:让“魔法”传统手艺活起来
胡澜芳:让“魔法”传统手艺活起来

一个个做工细致、造型独特的黎族藤编;一件件精巧细密、花色艳丽的黎锦;一个个匠心独具的黎陶……走进位于崖州区南滨居白超队的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浓浓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产业园不仅是一处黎族传统手工艺品的集中展示地,也是产业园创始人胡澜芳坚守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片痴心与信念的结果。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我们得好好传承下去。”每每看着满屋子的手工艺品,胡澜芳眼里总是饱含深情,仿佛看到了先辈们辛勤劳作的样子。记忆中小时候,煤油灯旁,她趴在父亲背上,看着父亲将一根木头雕刻出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的场景也总是时时浮现。小时候的家庭氛围激发了胡澜芳内心的天赋,培养了她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爱好。 

胡澜芳和她的手工艺品。张慧膑 摄

胡澜芳出生在崖州区的一个黎族村庄,儿时的记忆里,村里人仿佛都是“魔术师”,善于将泥土“变成”陶器,把藤条“变成”竹筐……而长大后,这些“魔法”好像都消失了。

“不能让传统的手艺就这么消失了!”这让胡澜芳萌生了创业想法。

但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传统手工技艺这种并不被外界看好的“冷行业”。但胡澜芳并没有放弃。在对三亚乃至全省黎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现状和前景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后,胡澜芳发现,虽然黎族藤编在崖州区传承悠久、内涵深厚,被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为保护项目,而且很多村民掌握这一技艺,但它的产业化在三亚却是空白,在全省的发展也比较薄弱。

为此,胡澜芳从自己公司开展的众多黎族文化项目中,选择并确立藤竹编这一项目为重点发展项目,大力开展培训和编织生产活动,成为三亚发展藤编项目的带头人。

“一有空,我就会自己开着车,翻山越岭向民间老艺人讨教,寻访一些古物件。”2016年至2018的三年时间,是胡澜芳着手创业的最初三年,也是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创业准备工作中的三年。她认为,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将这件事做好,将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发扬保护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努力最终结出了“好果子”。2019年,胡澜芳在崖州区创办了海南黎家乡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为己任,重点发展黎族藤竹编织这一在崖州区具有千年传统的手工艺品项目,其次还有黎锦织造、黎陶制作、黎族歌舞等项目。公司的成立,填补了当地长期以来缺乏综合性黎族文化发展平台的空白。

胡澜芳的付出,家人、亲戚都看在眼里。一开始大家是担心和质疑,后来被她的执着感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亲友的支持又反过来感动了她、激励着她。在胡澜芳的坚持下,2020年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在崖州区正式落成。如今,这里既是一处免费教授村民们藤编、黎锦、黎陶等手艺,展示和销售传统手工艺品的场所,还是一个时常开展黎族歌舞演出,为当地群众和各方来客展示民族风情的产业园。

几年时间,胡澜芳和她的团队倾力打造的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在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品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现在,在团队的努力下,订单不断,最多的时候100多人同时开工制作才能完成订单任务。

“老一辈代代相传,把这些手艺传下来,到我们这代不能断了,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给予我们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让大家充满了动力。”胡澜芳说。如今,每逢黎族“三月三”等传统节日,都会有游客打电话来,希望产业园提前通知他们参与,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篝火晚会、学唱原生态民歌,再喝一喝黎家的山兰酒,品尝长桌宴,充分感受黎族文化的魅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创始人胡澜芳:让“魔法”传统手艺活起来

责任编辑:王雪杉、叶子贻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4-05-06 07: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15:51
来源:央视网
胡澜芳:让“魔法”传统手艺活起来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7-21 07:35:17

一个个做工细致、造型独特的黎族藤编;一件件精巧细密、花色艳丽的黎锦;一个个匠心独具的黎陶……走进位于崖州区南滨居白超队的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浓浓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产业园不仅是一处黎族传统手工艺品的集中展示地,也是产业园创始人胡澜芳坚守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片痴心与信念的结果。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我们得好好传承下去。”每每看着满屋子的手工艺品,胡澜芳眼里总是饱含深情,仿佛看到了先辈们辛勤劳作的样子。记忆中小时候,煤油灯旁,她趴在父亲背上,看着父亲将一根木头雕刻出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的场景也总是时时浮现。小时候的家庭氛围激发了胡澜芳内心的天赋,培养了她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爱好。 

胡澜芳和她的手工艺品。张慧膑 摄

胡澜芳出生在崖州区的一个黎族村庄,儿时的记忆里,村里人仿佛都是“魔术师”,善于将泥土“变成”陶器,把藤条“变成”竹筐……而长大后,这些“魔法”好像都消失了。

“不能让传统的手艺就这么消失了!”这让胡澜芳萌生了创业想法。

但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传统手工技艺这种并不被外界看好的“冷行业”。但胡澜芳并没有放弃。在对三亚乃至全省黎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现状和前景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后,胡澜芳发现,虽然黎族藤编在崖州区传承悠久、内涵深厚,被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为保护项目,而且很多村民掌握这一技艺,但它的产业化在三亚却是空白,在全省的发展也比较薄弱。

为此,胡澜芳从自己公司开展的众多黎族文化项目中,选择并确立藤竹编这一项目为重点发展项目,大力开展培训和编织生产活动,成为三亚发展藤编项目的带头人。

“一有空,我就会自己开着车,翻山越岭向民间老艺人讨教,寻访一些古物件。”2016年至2018的三年时间,是胡澜芳着手创业的最初三年,也是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创业准备工作中的三年。她认为,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将这件事做好,将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发扬保护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努力最终结出了“好果子”。2019年,胡澜芳在崖州区创办了海南黎家乡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为己任,重点发展黎族藤竹编织这一在崖州区具有千年传统的手工艺品项目,其次还有黎锦织造、黎陶制作、黎族歌舞等项目。公司的成立,填补了当地长期以来缺乏综合性黎族文化发展平台的空白。

胡澜芳的付出,家人、亲戚都看在眼里。一开始大家是担心和质疑,后来被她的执着感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亲友的支持又反过来感动了她、激励着她。在胡澜芳的坚持下,2020年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在崖州区正式落成。如今,这里既是一处免费教授村民们藤编、黎锦、黎陶等手艺,展示和销售传统手工艺品的场所,还是一个时常开展黎族歌舞演出,为当地群众和各方来客展示民族风情的产业园。

几年时间,胡澜芳和她的团队倾力打造的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在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品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现在,在团队的努力下,订单不断,最多的时候100多人同时开工制作才能完成订单任务。

“老一辈代代相传,把这些手艺传下来,到我们这代不能断了,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给予我们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让大家充满了动力。”胡澜芳说。如今,每逢黎族“三月三”等传统节日,都会有游客打电话来,希望产业园提前通知他们参与,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篝火晚会、学唱原生态民歌,再喝一喝黎家的山兰酒,品尝长桌宴,充分感受黎族文化的魅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黎家乡情民族非遗文化产业园创始人胡澜芳:让“魔法”传统手艺活起来

责任编辑:王雪杉、叶子贻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