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教育家、导演扬·舒特 用电影的形式语言去沟通
德国电影教育家、导演扬·舒特 用电影的形式语言去沟通

三亚新闻网12月22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大师班是电影节里与观众拉近距离的活动之一,带领观众探索幕后,打开电影世界的第四面墙。12月21日下午,德国电影教育家、导演扬·舒特通过线上的形式,与观众分享多年来关于电影创作、电影教育经验,从专业视角和行业经验出发,在思想碰撞中讲述幕后精彩故事,揭示电影艺术奥秘。

连线国际知名电影教育家和电影导演扬·舒特。 记者 李学仕 摄

扬·舒特是国际知名电影教育家和电影导演,历任哈佛大学教授、德国柏林电影电视学院校长、美国电影学院(AFI)院长,2020年9月至今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其导演作品多次入围威尼斯、戛纳、多伦多、圣丹斯等电影节,并在戛纳、圣丹斯等国际重要电影节担任评委。

“很抱歉我不能去海南,但是很高兴通过线上的形式和大家见面,通过短片或者是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我的一些影片,在荧幕当中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片段。”虽然没有到现场,但扬·舒特将自己的一些电影片段展现给现场影迷。一开场,扬·舒特便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他分享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小短片,比如《龙石》《温克尔曼的旅行》等。“虽然当时的预算有限,但是在1987年我拍摄的小影片还是获得了一些奖项。”扬·舒特说。此后,他开始进行纪录片及其他不同类型电影的拍摄。

除了拍摄关于中国的电影,扬·舒特还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到上海戏剧学院担任相关的科目教师,今天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期待能回答大家的问题……”在分享中,扬·舒特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教育历程,十分期待和中国学生再次面对面交流。

在扬·舒特的电影中,不少关于移民题材的纪录片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移民纪录片所取得的成绩,和他对世界的观察、感知有很大的关系。

扬·舒特说,有一些导演对于拍摄相关的纪录片感到非常自豪,德国的导演也正在复杂的世界中成长起来,并展现他们看到的现实,在这样微小的世界中传递信息。在他的电影里,人们常看到小人物的大能量,虽然他们面对苦难的生活,却展现幽默的姿态,这也是扬·舒特惯用的手法。

“在我的电影创作中,人物表现运用了戏剧的成分,展现了在困难中的挣扎,他们用微笑去面对生活,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身上学到了这种幽默,然后融入到创作中。“扬·舒特说,他在移民的身上看到了这种闪光点,在和不同的人交流中,通过不断沟通,冲破语言、文化等障碍,这些给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并运用到纪录片中。

“拍纪录片,我会更多地了解人物,比如他们婚姻中的隐私,我不想揭别人的伤疤。但在故事片里,可以用其他方式展现……”扬·舒特分享了他从纪录片到故事片的“转型”,在故事片里,你可以把什么东西都计划好,不像纪录片,更像是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

回归到电影教育上,扬·舒特分享了他拍电影时期遇到的资本、人物的协调、导演之间的沟通等现实问题,他说,如果协调不好,肯定不能够生产出一个好的作品。他认为,沟通很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多交流、多和外界交流,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拍摄某个人物上有不同的看法,用电影的形式、电影的语言去沟通,特别是在沟通过程中去实践、去发展人物,这能让他们成长。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在讲故事方面还是有点难度,要鼓励学生讲故事以及如何和观众交流。”在谈到对于美国、欧洲、中国三个地方做电影教育的感想时,扬·舒特表示,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电影前景,中国学生都十分期待能够到电影市场上大展拳脚,无论是做导演还是演员,都有很多机会,但中国学生都会把关注点放在导演身上。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相互尊重,应该鼓励这样的沟通,不要仅将注意力放在导演上,还要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中国学生才会更有活力。

“我期待明年夏天能去中国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推动未来电影方向的发展。”扬·舒特说 。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德国电影教育家、导演扬·舒特 用电影的形式语言去沟通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2-22 07:26:10

三亚新闻网12月22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大师班是电影节里与观众拉近距离的活动之一,带领观众探索幕后,打开电影世界的第四面墙。12月21日下午,德国电影教育家、导演扬·舒特通过线上的形式,与观众分享多年来关于电影创作、电影教育经验,从专业视角和行业经验出发,在思想碰撞中讲述幕后精彩故事,揭示电影艺术奥秘。

连线国际知名电影教育家和电影导演扬·舒特。 记者 李学仕 摄

扬·舒特是国际知名电影教育家和电影导演,历任哈佛大学教授、德国柏林电影电视学院校长、美国电影学院(AFI)院长,2020年9月至今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其导演作品多次入围威尼斯、戛纳、多伦多、圣丹斯等电影节,并在戛纳、圣丹斯等国际重要电影节担任评委。

“很抱歉我不能去海南,但是很高兴通过线上的形式和大家见面,通过短片或者是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我的一些影片,在荧幕当中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片段。”虽然没有到现场,但扬·舒特将自己的一些电影片段展现给现场影迷。一开场,扬·舒特便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他分享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小短片,比如《龙石》《温克尔曼的旅行》等。“虽然当时的预算有限,但是在1987年我拍摄的小影片还是获得了一些奖项。”扬·舒特说。此后,他开始进行纪录片及其他不同类型电影的拍摄。

除了拍摄关于中国的电影,扬·舒特还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到上海戏剧学院担任相关的科目教师,今天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期待能回答大家的问题……”在分享中,扬·舒特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教育历程,十分期待和中国学生再次面对面交流。

在扬·舒特的电影中,不少关于移民题材的纪录片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移民纪录片所取得的成绩,和他对世界的观察、感知有很大的关系。

扬·舒特说,有一些导演对于拍摄相关的纪录片感到非常自豪,德国的导演也正在复杂的世界中成长起来,并展现他们看到的现实,在这样微小的世界中传递信息。在他的电影里,人们常看到小人物的大能量,虽然他们面对苦难的生活,却展现幽默的姿态,这也是扬·舒特惯用的手法。

“在我的电影创作中,人物表现运用了戏剧的成分,展现了在困难中的挣扎,他们用微笑去面对生活,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身上学到了这种幽默,然后融入到创作中。“扬·舒特说,他在移民的身上看到了这种闪光点,在和不同的人交流中,通过不断沟通,冲破语言、文化等障碍,这些给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并运用到纪录片中。

“拍纪录片,我会更多地了解人物,比如他们婚姻中的隐私,我不想揭别人的伤疤。但在故事片里,可以用其他方式展现……”扬·舒特分享了他从纪录片到故事片的“转型”,在故事片里,你可以把什么东西都计划好,不像纪录片,更像是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

回归到电影教育上,扬·舒特分享了他拍电影时期遇到的资本、人物的协调、导演之间的沟通等现实问题,他说,如果协调不好,肯定不能够生产出一个好的作品。他认为,沟通很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多交流、多和外界交流,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拍摄某个人物上有不同的看法,用电影的形式、电影的语言去沟通,特别是在沟通过程中去实践、去发展人物,这能让他们成长。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在讲故事方面还是有点难度,要鼓励学生讲故事以及如何和观众交流。”在谈到对于美国、欧洲、中国三个地方做电影教育的感想时,扬·舒特表示,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电影前景,中国学生都十分期待能够到电影市场上大展拳脚,无论是做导演还是演员,都有很多机会,但中国学生都会把关注点放在导演身上。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相互尊重,应该鼓励这样的沟通,不要仅将注意力放在导演上,还要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中国学生才会更有活力。

“我期待明年夏天能去中国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推动未来电影方向的发展。”扬·舒特说 。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