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乡村美产业旺 乡村振兴入画来
喜迎二十大 |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乡村美产业旺 乡村振兴入画来

在那受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村民办理业务。记者 刘琪成 摄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认真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从种好冬季瓜菜到发展“南苗北种”,“多点开花”振兴产业,让昔日的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全村群众稳步增收,共享发展红利。

■ 党建引领:

激发活力 释放潜力

那受村曾经破烂的瓦房已变成一栋栋新房;曾经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路边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在一旁嬉闹。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田园画卷舒展开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好政策让村民生活变了样。今年40岁的苏其文是土生土长的那受村人,谈及村里的变化,他用“天差地别”来形容。5年前,苏其文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土地,年收入很少,却承担着养活一家四口的重担。2015年,苏其文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家的变化始于2016年。”苏其文介绍,当年政府补贴了3万元,为他们一家建起了70平方米的平房。政府不仅解决了他们家的“三保障”问题,还“精准施策”,帮扶了他冬季瓜菜的种苗、肥料,并向他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就这样,苏其文一步一步走出贫困的“沼泽地”。2016年,苏其文通过种植冬季瓜菜和养猪,年进账4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苏其文说,他通过参加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村内发起的百香果种植推广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找到了致富之路。“今年我把百香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亩,还试种了新品种,长势不错,估计能多赚一点。”苏其文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那受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里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为起点,明确产业发展是引领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手托着群众“餐桌”,一手带动农户,倾力编织“菜篮子”,做优做强冬季瓜菜种植、热作果蔬种植、南药种植、育苗等产业,全村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 因地制宜:

南苗北种 多点开花

田野上,不时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就这样铺展在人们面前。“截至8月25日,那受村千亩优质水稻全部插秧完毕,起初我们还担心受疫情影响,现在终于放心了。”看着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摆动,长势正旺,那受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春雷说。

据介绍,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钱粮双丰收”目标,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推广那受千亩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引导农民实施绿色、高质、高效模式,辐射带动农民积极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那受千亩优质水稻采用“冬季瓜菜+水稻”种植轮作模式,由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优质香米品种“五香优1918”。“收获时,将统一以那受村村集体打造的纳寿农家香米‘黎家哥’品牌出售,做强那受村‘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提升纳寿农家香米品牌知名度,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肖春雷说。

此外,那受村还发展育苗产业,打造全年集约化育苗基地。今年4月,那受村育苗示范基地承接了来自昌江的一个25万株菠萝苗培育订单,该项目预计可产生10万元经济效益,纯利润2万元。该基地不仅满足当地菜农产业发展需求,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周恩花就是育苗产业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一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多元,还能学手艺。”周恩花说。

记者了解到,2021年那受村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86446元,其中集体产业收入525251元。全村建档立卡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5836.32元增长到2020年18666.57元。那受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风带动乡风民风改善,努力打造一个集颜值、内涵、实力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让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

(记者 林林)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2-10-06 07:1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6 09:27
来源:新华社、海南日报
2022-10-06 07:1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5 07:2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5 07:0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5 07:0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4 07: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4 07:21
来源:三亚新闻网
喜迎二十大 |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乡村美产业旺 乡村振兴入画来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07 07:15:04

在那受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村民办理业务。记者 刘琪成 摄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育才生态区那受村认真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从种好冬季瓜菜到发展“南苗北种”,“多点开花”振兴产业,让昔日的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全村群众稳步增收,共享发展红利。

■ 党建引领:

激发活力 释放潜力

那受村曾经破烂的瓦房已变成一栋栋新房;曾经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路边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在一旁嬉闹。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田园画卷舒展开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好政策让村民生活变了样。今年40岁的苏其文是土生土长的那受村人,谈及村里的变化,他用“天差地别”来形容。5年前,苏其文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土地,年收入很少,却承担着养活一家四口的重担。2015年,苏其文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家的变化始于2016年。”苏其文介绍,当年政府补贴了3万元,为他们一家建起了70平方米的平房。政府不仅解决了他们家的“三保障”问题,还“精准施策”,帮扶了他冬季瓜菜的种苗、肥料,并向他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就这样,苏其文一步一步走出贫困的“沼泽地”。2016年,苏其文通过种植冬季瓜菜和养猪,年进账4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苏其文说,他通过参加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村内发起的百香果种植推广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找到了致富之路。“今年我把百香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亩,还试种了新品种,长势不错,估计能多赚一点。”苏其文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那受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里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为起点,明确产业发展是引领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手托着群众“餐桌”,一手带动农户,倾力编织“菜篮子”,做优做强冬季瓜菜种植、热作果蔬种植、南药种植、育苗等产业,全村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 因地制宜:

南苗北种 多点开花

田野上,不时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就这样铺展在人们面前。“截至8月25日,那受村千亩优质水稻全部插秧完毕,起初我们还担心受疫情影响,现在终于放心了。”看着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摆动,长势正旺,那受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春雷说。

据介绍,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钱粮双丰收”目标,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推广那受千亩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引导农民实施绿色、高质、高效模式,辐射带动农民积极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那受千亩优质水稻采用“冬季瓜菜+水稻”种植轮作模式,由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优质香米品种“五香优1918”。“收获时,将统一以那受村村集体打造的纳寿农家香米‘黎家哥’品牌出售,做强那受村‘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提升纳寿农家香米品牌知名度,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肖春雷说。

此外,那受村还发展育苗产业,打造全年集约化育苗基地。今年4月,那受村育苗示范基地承接了来自昌江的一个25万株菠萝苗培育订单,该项目预计可产生10万元经济效益,纯利润2万元。该基地不仅满足当地菜农产业发展需求,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周恩花就是育苗产业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一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多元,还能学手艺。”周恩花说。

记者了解到,2021年那受村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86446元,其中集体产业收入525251元。全村建档立卡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5836.32元增长到2020年18666.57元。那受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风带动乡风民风改善,努力打造一个集颜值、内涵、实力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让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

(记者 林林)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