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区: 汇聚战疫力量 守护万家灯火
吉阳区: 汇聚战疫力量 守护万家灯火

吉阳区慰问广东援琼核酸检测队。吉阳区提供

8月26日,志愿者在吉阳区月川社区封控区配送居民生活物资。 记者 陈聪聪 摄

9月17日,在荔枝沟社区临时采样点,居民有序排队做核酸采样。 记者 陈聪聪 摄

8月3日上午,在吉阳区荔枝沟卫生院采样点,市民展示领取到的核酸采样记录卡。 记者 陈聪聪 摄

3000余名党员下沉一线抗击疫情;

社区党支部书记变身“配送员”“解说员”;

党员带着千名团员构筑抗疫机动队;

各村、社区自上而下,提升摸排精度;

“天使白”“蓝精灵”“红马夹”……依次上阵,他们用“硬核”防控书写温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自“0801”疫情发生以来,吉阳区闻令而动,逆行出击,全力以赴抓好集中隔离及其他各项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倾尽全力,用微光和大爱筑牢抗疫“铜墙铁壁”。

汇聚力量,守好阵地

看住门、守住路、管住人,吉阳区用全面动员、全员上路,织密抗击疫情大版图——

吉阳区委、区政府自上而下构建24小时“在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

依托五级网格化平台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

党员干部奋勇争先、靠前指挥,强化“巡查式”管控,“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0801”疫情至今,无论疫情如何变化,吉阳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筑牢防疫“桥头堡”。

——干部下沉一线带头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是“关键”。

市领导下沉一线,直插疫情防控一线靠前指挥,争当表率;

5批次共1800名省派志愿者在吉阳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2113名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就地转化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38名市选派干部进驻38个村社区,牵头成立保供专班,全面加强村社区保供力量,让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

累计共组建储备志愿者微信群23个,区直各类志愿者3929名……

6693名各类志愿者投入战“疫”一线,坚守在核酸检测、卡口值守、物资保供、仓库管理、物资搬运、样本转运、派送爱心包、心理咨询、防疫宣传、应急服务、隔离人员返程服务等疫情防控岗位上,用信念与责任、坚守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网格化成为全民动员最锐利的“武器”。

各村、社区依托“区委——驻点机关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基层五级网格,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网,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让网格力量延伸到疫情防控的角角落落。 

吉阳区选派4名“第一书记”全面下沉社区“疫”线;

港门村社区按照小表格链接“小网格”筑起社区“第一道防线”,通过统计小助手制作保密型数据统计表格,两天完成收集社区1.6万余人的信息,相比较上门排查统计登记等方式,提升了效率,节省了人力;

商品街社区迅速成立了包括省、市、区、社区等党员干部为主的临时党支部,在社区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构筑起党群凝心聚力、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

临春社区实行挂图作战,将志愿者、警力、社区工作者编入网格,落实“三包制度”即志愿者包户、网格员包楼、干部包巷,推行物资保供清单化与人员实名化、卫生消杀和垃圾清理程序化,确保“四应四尽”“日结日清”要求落细落实;

丹州社区通过培训物业工作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和扫码,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可以参加常态化核酸检测;

东岸村党委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临时党支部等,坚持把好“三门”关口、做好“三包”服务、发挥“三组”力量;

大茅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村专干、网格员、志愿者们成立了“物资保障队”“就医服务队”,帮助村民开展集中采购生鲜蔬菜、代配药品、送医治疗等服务;

罗蓬村“老中青”志愿者齐上阵,织密织牢“防疫网”;

红土坎社区独创“第七网格”贴心守护隔离人员;

下洋田社区强化社区“明白卡+明白群”精细化管理,让解除隔离人员回家流程明明白白,将服务保障做细做实;

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区项目中心(包点单位)、群众并肩作战,主动下沉到一线;

安罗村党总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小组分工,加强分析研判,每日总结存在风险和不足,不断优化工作方案;

红沙社区12个网格长各自建群,网格员在核酸采样现场一对一指导,将片区居民拉进群,一户一人,这便于居民在群里接龙采购生活物资;

卓达社区对核酸检测流程进行提前规划,通过“错峰”安排居民下楼做核酸,开通黄码“绿色通道”等举措,减少居民等待时间以及感染风险;

龙坡社区九个防疫工作组用情服务,确保社区安然无“阳”;

月川社区成立封控巡查小队,管住巷口也协助做好保供;

发放爱心包、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吉阳全力保障物资供应“不断链”;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群防群治,吉阳区形成“面、线、人、网”一体化防控链条,吉阳区30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筑起抗击疫情坚固防线。

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疫情面前,吉阳区的干部群众拿出“跟我上”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冲锋在前,与疫情抢速度、拼时间。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奋勇争先,这群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用坚守守护万家平安,给了城市继续前行的动力。

为了抢时间,吉阳区领导班子全天辗转鏖战各个“战场”,大家凝心聚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一群人,一条心,守护一座城。

吉阳派出所民警赵九如主动请缨成为“方舱全能战士”;

新红村,志愿者李斌和妻子曾雪阳每天都活跃在抗疫第一线,原本都是老师的他们,在抗疫一线铸师魂;

除已建成的安置区外,月川社区很多楼栋没有电梯,月川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河舟带领工作人员不畏酷暑、不惧风雨,一层一层爬楼梯,从“敲门行动”到保供上门,湿淋淋的衣服几乎从来没有干过;

“隔离期满”就“请战”,包点社区失火,30分钟内,协调力量,扑灭火灾,奔赴多个社区增援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建锋;

面对面倾听游客心声,全力保障滞留游客“疫”时无忧的吉阳区旅文局局长李东伟;

吉阳区教育局局长张源靠前服务、主动担当,带领教育系统全员下沉,全力战疫,争当防疫防控“逆行者”;

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吉阳分局办公室主任朱文杰身兼多职,既是大管家,又是协调者。在朱文杰的影响下,女儿也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

吉阳区荔枝沟社区居委会的计生专员黄颖化身“巾帼卫士”坚守社区防疫第一道防线;

除了半夜三更,其他时间拨打她的电话,都基本会处于“正在通话中”,她就是丹州社区第五网格网格长李祝婷;

从东岸村到港门村社区,从一个“战场”奔向另一个“战场”的抗疫“螺丝钉”吉阳区港门村社区总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炯;

月川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苏应钧的嗓子每天都是“嘶哑”的状态;

吉阳民警陈志君在女儿出生当晚仍赶回岗位巡逻……

没有什么能比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更能让人动容!吉阳区党员干部的坚守与奉献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隔离的是疫情,而隔不断的是真情。疫情面前,互帮互助、互相体谅的爱心故事,每一天都在三亚上演。

吉阳房东举竹竿为租户送菜暖心窝,群众建群自发进行疫情防控,好邻居互相“投喂”,从“以物换物”到“慷慨解囊”,一起共渡难关。每个小区每天的“抗疫互助群”都在讲述着爱与被爱的故事。

有的游客,收到跑腿小哥送的免费盒饭;

怀孕8个多月的市民紧急求助,开通绿色通道紧急送医,转危为安;

有人免费提供孩子的纸尿裤;

有游客的小孩“口粮”告急,三亚爱心人士全城接力送奶粉……

一群爱意满满的身影温暖鹿城。

吉阳拿出接地气的“硬核”宣传,疫情防控暖人心。

利用村广播、小喇叭、消防车、司法车、城管车播放防疫知识;

将三轮车、电动车变身移动广播站;

怕老年人无法及时精准获取信息,发放温馨提示卡《给老年人的一封信》,并开展双语(普通话及海南话版)宣传;

利用流动宣传车进行海南话和普通话音频宣传……

吉阳区用接地气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加油打气。

推出《吉阳区荔枝沟社区二组组长带头跑腿获居民点赞表扬》《“绘”聚战疫感人瞬间》《下洋田社区全力以赴做好“防反弹、快清零”工作》等几分钟的短视频,展现了吉阳“网红村长”李国亮的感人抗疫故事,“最美医护睡姿”的戳心画面,“明白卡+明白群”助隔离人员回家的贴心举措,多维度呈现吉阳各界在疫情防控中的担当作为。

越来越多的“吉阳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土尽责,展示了积极向上的抗“疫”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不举办聚集性活动、简化红白事为疫情防控“让路”,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有人借助网络加油助威,有人科普防疫知识,有人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吉阳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基层干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坚守与奔忙;封控时“足不出户”、检测时“不漏一人”,市民的理解和同向而行……一动一静,凝聚成三亚的战“疫”力。

在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下,这段时间,三亚从全市社会面清零到学生陆续返校,城市的血液正在重新流通,三亚正在恢复往日的节奏与活力,步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新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吉阳区继续用毅力、坚守和创新“破题”!

(记者 杨洋)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2-09-28 08:0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8 08:1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8 08:4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7 07: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7 07:2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7 07:2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7 07:1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6 07:43
来源:三亚新闻网
吉阳区: 汇聚战疫力量 守护万家灯火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9-28 08:29:25

吉阳区慰问广东援琼核酸检测队。吉阳区提供

8月26日,志愿者在吉阳区月川社区封控区配送居民生活物资。 记者 陈聪聪 摄

9月17日,在荔枝沟社区临时采样点,居民有序排队做核酸采样。 记者 陈聪聪 摄

8月3日上午,在吉阳区荔枝沟卫生院采样点,市民展示领取到的核酸采样记录卡。 记者 陈聪聪 摄

3000余名党员下沉一线抗击疫情;

社区党支部书记变身“配送员”“解说员”;

党员带着千名团员构筑抗疫机动队;

各村、社区自上而下,提升摸排精度;

“天使白”“蓝精灵”“红马夹”……依次上阵,他们用“硬核”防控书写温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自“0801”疫情发生以来,吉阳区闻令而动,逆行出击,全力以赴抓好集中隔离及其他各项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倾尽全力,用微光和大爱筑牢抗疫“铜墙铁壁”。

汇聚力量,守好阵地

看住门、守住路、管住人,吉阳区用全面动员、全员上路,织密抗击疫情大版图——

吉阳区委、区政府自上而下构建24小时“在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

依托五级网格化平台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

党员干部奋勇争先、靠前指挥,强化“巡查式”管控,“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0801”疫情至今,无论疫情如何变化,吉阳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筑牢防疫“桥头堡”。

——干部下沉一线带头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是“关键”。

市领导下沉一线,直插疫情防控一线靠前指挥,争当表率;

5批次共1800名省派志愿者在吉阳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2113名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就地转化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38名市选派干部进驻38个村社区,牵头成立保供专班,全面加强村社区保供力量,让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

累计共组建储备志愿者微信群23个,区直各类志愿者3929名……

6693名各类志愿者投入战“疫”一线,坚守在核酸检测、卡口值守、物资保供、仓库管理、物资搬运、样本转运、派送爱心包、心理咨询、防疫宣传、应急服务、隔离人员返程服务等疫情防控岗位上,用信念与责任、坚守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网格化成为全民动员最锐利的“武器”。

各村、社区依托“区委——驻点机关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基层五级网格,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网,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让网格力量延伸到疫情防控的角角落落。 

吉阳区选派4名“第一书记”全面下沉社区“疫”线;

港门村社区按照小表格链接“小网格”筑起社区“第一道防线”,通过统计小助手制作保密型数据统计表格,两天完成收集社区1.6万余人的信息,相比较上门排查统计登记等方式,提升了效率,节省了人力;

商品街社区迅速成立了包括省、市、区、社区等党员干部为主的临时党支部,在社区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构筑起党群凝心聚力、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

临春社区实行挂图作战,将志愿者、警力、社区工作者编入网格,落实“三包制度”即志愿者包户、网格员包楼、干部包巷,推行物资保供清单化与人员实名化、卫生消杀和垃圾清理程序化,确保“四应四尽”“日结日清”要求落细落实;

丹州社区通过培训物业工作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和扫码,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可以参加常态化核酸检测;

东岸村党委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临时党支部等,坚持把好“三门”关口、做好“三包”服务、发挥“三组”力量;

大茅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村专干、网格员、志愿者们成立了“物资保障队”“就医服务队”,帮助村民开展集中采购生鲜蔬菜、代配药品、送医治疗等服务;

罗蓬村“老中青”志愿者齐上阵,织密织牢“防疫网”;

红土坎社区独创“第七网格”贴心守护隔离人员;

下洋田社区强化社区“明白卡+明白群”精细化管理,让解除隔离人员回家流程明明白白,将服务保障做细做实;

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区项目中心(包点单位)、群众并肩作战,主动下沉到一线;

安罗村党总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小组分工,加强分析研判,每日总结存在风险和不足,不断优化工作方案;

红沙社区12个网格长各自建群,网格员在核酸采样现场一对一指导,将片区居民拉进群,一户一人,这便于居民在群里接龙采购生活物资;

卓达社区对核酸检测流程进行提前规划,通过“错峰”安排居民下楼做核酸,开通黄码“绿色通道”等举措,减少居民等待时间以及感染风险;

龙坡社区九个防疫工作组用情服务,确保社区安然无“阳”;

月川社区成立封控巡查小队,管住巷口也协助做好保供;

发放爱心包、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吉阳全力保障物资供应“不断链”;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群防群治,吉阳区形成“面、线、人、网”一体化防控链条,吉阳区30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筑起抗击疫情坚固防线。

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疫情面前,吉阳区的干部群众拿出“跟我上”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冲锋在前,与疫情抢速度、拼时间。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奋勇争先,这群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用坚守守护万家平安,给了城市继续前行的动力。

为了抢时间,吉阳区领导班子全天辗转鏖战各个“战场”,大家凝心聚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一群人,一条心,守护一座城。

吉阳派出所民警赵九如主动请缨成为“方舱全能战士”;

新红村,志愿者李斌和妻子曾雪阳每天都活跃在抗疫第一线,原本都是老师的他们,在抗疫一线铸师魂;

除已建成的安置区外,月川社区很多楼栋没有电梯,月川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河舟带领工作人员不畏酷暑、不惧风雨,一层一层爬楼梯,从“敲门行动”到保供上门,湿淋淋的衣服几乎从来没有干过;

“隔离期满”就“请战”,包点社区失火,30分钟内,协调力量,扑灭火灾,奔赴多个社区增援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建锋;

面对面倾听游客心声,全力保障滞留游客“疫”时无忧的吉阳区旅文局局长李东伟;

吉阳区教育局局长张源靠前服务、主动担当,带领教育系统全员下沉,全力战疫,争当防疫防控“逆行者”;

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吉阳分局办公室主任朱文杰身兼多职,既是大管家,又是协调者。在朱文杰的影响下,女儿也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

吉阳区荔枝沟社区居委会的计生专员黄颖化身“巾帼卫士”坚守社区防疫第一道防线;

除了半夜三更,其他时间拨打她的电话,都基本会处于“正在通话中”,她就是丹州社区第五网格网格长李祝婷;

从东岸村到港门村社区,从一个“战场”奔向另一个“战场”的抗疫“螺丝钉”吉阳区港门村社区总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炯;

月川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苏应钧的嗓子每天都是“嘶哑”的状态;

吉阳民警陈志君在女儿出生当晚仍赶回岗位巡逻……

没有什么能比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更能让人动容!吉阳区党员干部的坚守与奉献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隔离的是疫情,而隔不断的是真情。疫情面前,互帮互助、互相体谅的爱心故事,每一天都在三亚上演。

吉阳房东举竹竿为租户送菜暖心窝,群众建群自发进行疫情防控,好邻居互相“投喂”,从“以物换物”到“慷慨解囊”,一起共渡难关。每个小区每天的“抗疫互助群”都在讲述着爱与被爱的故事。

有的游客,收到跑腿小哥送的免费盒饭;

怀孕8个多月的市民紧急求助,开通绿色通道紧急送医,转危为安;

有人免费提供孩子的纸尿裤;

有游客的小孩“口粮”告急,三亚爱心人士全城接力送奶粉……

一群爱意满满的身影温暖鹿城。

吉阳拿出接地气的“硬核”宣传,疫情防控暖人心。

利用村广播、小喇叭、消防车、司法车、城管车播放防疫知识;

将三轮车、电动车变身移动广播站;

怕老年人无法及时精准获取信息,发放温馨提示卡《给老年人的一封信》,并开展双语(普通话及海南话版)宣传;

利用流动宣传车进行海南话和普通话音频宣传……

吉阳区用接地气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加油打气。

推出《吉阳区荔枝沟社区二组组长带头跑腿获居民点赞表扬》《“绘”聚战疫感人瞬间》《下洋田社区全力以赴做好“防反弹、快清零”工作》等几分钟的短视频,展现了吉阳“网红村长”李国亮的感人抗疫故事,“最美医护睡姿”的戳心画面,“明白卡+明白群”助隔离人员回家的贴心举措,多维度呈现吉阳各界在疫情防控中的担当作为。

越来越多的“吉阳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土尽责,展示了积极向上的抗“疫”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不举办聚集性活动、简化红白事为疫情防控“让路”,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有人借助网络加油助威,有人科普防疫知识,有人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吉阳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基层干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坚守与奔忙;封控时“足不出户”、检测时“不漏一人”,市民的理解和同向而行……一动一静,凝聚成三亚的战“疫”力。

在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下,这段时间,三亚从全市社会面清零到学生陆续返校,城市的血液正在重新流通,三亚正在恢复往日的节奏与活力,步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新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吉阳区继续用毅力、坚守和创新“破题”!

(记者 杨洋)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