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月17日,三亚召开《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围绕七大行动部署重点任务,涵盖民生保障各关键领域,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明确了未来3年民生事业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传递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的鲜明态度,向全社会释放了三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现代化美丽滨海城市将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优化公共服务上持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体验到真真切切的温暖、感受到踏踏实实的幸福。
让民生实事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考验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与担当精神。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方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办好民生实事要突出发展眼光和统筹思维。此次方案全面衔接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保障的部署要求,结合三亚的城市特点并提出针对性举措,形成“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推进时序化”的落实体系,进一步细化了民生幸福“颗粒度”,彰显出聚焦群众关切、精准施策惠民生的理念。随着人民对有品位的城市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优美人文环境、优质文化服务和活动的期待更加迫切,对民生需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不仅要有“精准滴灌”的靶向施策,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创新性抓落实,立足工作实际,以适当的方法、灵活的举措做到情况清、问题明、措施实,让各项工作始终契合群众的实际感受和诉求意愿,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办好民生实事要在全过程下足“绣花功夫”。实践证明,民生工程不仅是“花钱的事”,更是“用心的事”。安居房选址在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区域,停车位配置比不低于1:1,努力攻坚“入学难”“择校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开展蔬菜特价惠民活动,未来3年全市计划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00个以上,开展错时共享停车试点……这些目标,既体现了对民生痛点的精准把握,更传递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需久久为功的信号。这要求党员干部既要以“绣花功夫”落实具体民生项目,更要以“十年树木”般的耐心实现从“解燃眉之急”到“筑长远之基”的跨越。在实施过程中,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梳理形成民生“需求清单”和“问题台账”,落实相关的部门跟踪、办理、催办工作,不仅让群众得实惠,也让城市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实干争先的劲头,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努力使三亚人民群众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获得感不断增强、认同度不断提升、参与率不断提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民生答卷”更厚实、群众生活更幸福。(三亚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