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亚《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解读三亚《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

10月17日,记者从《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亚将围绕民生关键领域精准施策,在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医疗健康服务、交通畅行、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与获得感。

夜色中的三亚,商务区繁忙依旧,一派欣欣向荣。民生保障,就是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 民生商品 /

筑牢保供稳价防线

民生商品的稳定供应与价格平稳,是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市发展改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艺介绍,市发展改革委将协同多部门,围绕“产供储销”全链条发力,筑牢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防线。

在生产端,确保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量超1.5万亩并实行分级管理,同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流通储备环节,通过直采直供和联保联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强化冷链物流建设,确保成品粮、蔬菜储备分别满足15天、5天应急供应;价格监测与调控上,对8大类195项商品开展监测预警并发布信息,推进“菜篮子”平价网点建设,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持续开展特价惠民活动;市场监管中,加强日常检查与价格提醒,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目前三亚已建立完备的保供稳价体系,后续将持续健全相关机制,守护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 医疗与托育 /

依托优质资源推进“医育结合”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托育则关乎家庭的未来。市卫健委副主任喻阳表示,三亚正系统性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加快北大口腔三亚分院、市妇幼保健院两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前者将填补琼南高端口腔诊疗空白,后者将构建妇女儿童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明年还将启用三亚经济圈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推进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改扩建,“十五五”期间预计新增1900张病床;组建两个城市医疗集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计划升级6家基层卫生院至二级医院服务水平,加强星级村卫生室建设;建设“数智健康三亚”,通过远程影像诊疗中心、基层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基层与市级三甲医院诊疗同质化。

在托育服务方面,三亚已启动国家育儿补贴申请审核工作。未来3年,三亚还将以普惠为核心探索多元托育模式,计划新建1300个托位,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4.8个、主城区社区托育全覆盖;普惠托育机构可享受最高1万元/托位的建设补贴及100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医育结合”,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托育服务专业度与安全性。

/ 交通 /

启动交通畅行三年攻坚行动

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游客体验和市民生活质量。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陆成钢介绍,该局将紧扣民生需求,以“系统规划、建管并重、科技赋能、民生为本”为总体思路,聚焦“调结构、建通道、优节点、强管理、增供给、促智慧”六大方向,启动交通畅行三年攻坚行动。

在路网建设上,以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为核心,推进亚龙湾北、火车站等4条高速连接线建设,研究该高速三亚段快速化改造方案,同时实施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火车站周边重点道路改扩建,强化枢纽集疏运能力。

拥堵治理采取“软硬兼施”策略。对凤凰路、迎宾路等主干道关键节点优化渠化、打通堵点,对机场枢纽、鹿回头风景区等重点区域进行“一点一策”改造;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在主要通道部署AI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打造“绿波带”,力争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

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痛点。未来3年,计划新增1300个以上公共停车泊位,重点向景区、学校等民生场所倾斜。推广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停车有位、找位不难、出入便捷”。

/ 教育 /

构建教育民生保障体系

教育是民生之本。为了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市教育局出台《三亚市教育民生保障三年(2025-2027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攻坚,到2027年构建普惠共享、优质均衡、城乡一体的教育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与海南自贸港核心功能区定位相匹配、覆盖城乡居民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小冬介绍,围绕这一总目标,三亚将加快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结合集团化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优先布局薄弱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破解“入学难”“择校热”;狠抓城乡教育质量提升,以优化师资结构为核心,强化教师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培养,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统筹师资均衡配置;实施校园健康安全提质工程,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探索“校家社医”四维联动模式,依托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提升学生防护能力。此外,将从组织统筹、经费保障、督导机制、开门办学4方面强化支撑,凝聚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住房 /

构建安居房保租房保障体系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市住建局副局长潘俊表示,三亚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以安居房为主、保障性租赁住房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聚焦群众“住得进、住得起、住得好”需求推进工作。

安居房选址兼顾交通与生活便利性,实行现房销售、全装修及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小区停车位配比不低于1:1;申报已转为常态化,符合条件者可随时申报,每月对当月10日前合格申报家庭进行公示。目前,三亚已配售安居房约2.25万套,存量1267套,2025年计划新建约1000余套,涉及招商海琴花园、馨海华府等处于装修或基础施工阶段的项目,建成后将强化对本地无房居民、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步推进。三亚通过“新建+盘活存量”模式,鼓励企业利用自有用地转型筹集房源。目前已有社会企业计划参与建设,项目落地后可填补中心城区保租房空白。该类住房不设收入线、不限海南户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符合“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且缴满6个月社保或个税”“本市无房或住房面积低于上年度城镇人均住房面积50%”“未享受其他保障性住房政策”条件者可申请承租,租金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不超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90%。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文 刘琪成/图)

责任编辑:黄盛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0-17 08:3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7 10:3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6 06: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6 06:3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5 08:3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5 06: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解读三亚《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8 05:10:33

10月17日,记者从《关于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亚将围绕民生关键领域精准施策,在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医疗健康服务、交通畅行、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与获得感。

夜色中的三亚,商务区繁忙依旧,一派欣欣向荣。民生保障,就是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 民生商品 /

筑牢保供稳价防线

民生商品的稳定供应与价格平稳,是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市发展改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艺介绍,市发展改革委将协同多部门,围绕“产供储销”全链条发力,筑牢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防线。

在生产端,确保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量超1.5万亩并实行分级管理,同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流通储备环节,通过直采直供和联保联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强化冷链物流建设,确保成品粮、蔬菜储备分别满足15天、5天应急供应;价格监测与调控上,对8大类195项商品开展监测预警并发布信息,推进“菜篮子”平价网点建设,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持续开展特价惠民活动;市场监管中,加强日常检查与价格提醒,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目前三亚已建立完备的保供稳价体系,后续将持续健全相关机制,守护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 医疗与托育 /

依托优质资源推进“医育结合”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托育则关乎家庭的未来。市卫健委副主任喻阳表示,三亚正系统性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加快北大口腔三亚分院、市妇幼保健院两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前者将填补琼南高端口腔诊疗空白,后者将构建妇女儿童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明年还将启用三亚经济圈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推进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改扩建,“十五五”期间预计新增1900张病床;组建两个城市医疗集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计划升级6家基层卫生院至二级医院服务水平,加强星级村卫生室建设;建设“数智健康三亚”,通过远程影像诊疗中心、基层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基层与市级三甲医院诊疗同质化。

在托育服务方面,三亚已启动国家育儿补贴申请审核工作。未来3年,三亚还将以普惠为核心探索多元托育模式,计划新建1300个托位,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4.8个、主城区社区托育全覆盖;普惠托育机构可享受最高1万元/托位的建设补贴及100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医育结合”,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托育服务专业度与安全性。

/ 交通 /

启动交通畅行三年攻坚行动

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游客体验和市民生活质量。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陆成钢介绍,该局将紧扣民生需求,以“系统规划、建管并重、科技赋能、民生为本”为总体思路,聚焦“调结构、建通道、优节点、强管理、增供给、促智慧”六大方向,启动交通畅行三年攻坚行动。

在路网建设上,以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为核心,推进亚龙湾北、火车站等4条高速连接线建设,研究该高速三亚段快速化改造方案,同时实施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火车站周边重点道路改扩建,强化枢纽集疏运能力。

拥堵治理采取“软硬兼施”策略。对凤凰路、迎宾路等主干道关键节点优化渠化、打通堵点,对机场枢纽、鹿回头风景区等重点区域进行“一点一策”改造;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在主要通道部署AI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打造“绿波带”,力争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

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痛点。未来3年,计划新增1300个以上公共停车泊位,重点向景区、学校等民生场所倾斜。推广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停车有位、找位不难、出入便捷”。

/ 教育 /

构建教育民生保障体系

教育是民生之本。为了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市教育局出台《三亚市教育民生保障三年(2025-2027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攻坚,到2027年构建普惠共享、优质均衡、城乡一体的教育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与海南自贸港核心功能区定位相匹配、覆盖城乡居民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小冬介绍,围绕这一总目标,三亚将加快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结合集团化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优先布局薄弱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破解“入学难”“择校热”;狠抓城乡教育质量提升,以优化师资结构为核心,强化教师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培养,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统筹师资均衡配置;实施校园健康安全提质工程,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探索“校家社医”四维联动模式,依托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提升学生防护能力。此外,将从组织统筹、经费保障、督导机制、开门办学4方面强化支撑,凝聚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住房 /

构建安居房保租房保障体系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市住建局副局长潘俊表示,三亚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以安居房为主、保障性租赁住房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聚焦群众“住得进、住得起、住得好”需求推进工作。

安居房选址兼顾交通与生活便利性,实行现房销售、全装修及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小区停车位配比不低于1:1;申报已转为常态化,符合条件者可随时申报,每月对当月10日前合格申报家庭进行公示。目前,三亚已配售安居房约2.25万套,存量1267套,2025年计划新建约1000余套,涉及招商海琴花园、馨海华府等处于装修或基础施工阶段的项目,建成后将强化对本地无房居民、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步推进。三亚通过“新建+盘活存量”模式,鼓励企业利用自有用地转型筹集房源。目前已有社会企业计划参与建设,项目落地后可填补中心城区保租房空白。该类住房不设收入线、不限海南户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符合“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且缴满6个月社保或个税”“本市无房或住房面积低于上年度城镇人均住房面积50%”“未享受其他保障性住房政策”条件者可申请承租,租金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不超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90%。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文 刘琪成/图)

责任编辑:黄盛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