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亚市政务服务大厅项目建设窗口专班联合市供电局、三亚中法供水、三亚长丰天然气等单位组成“政务服务直通车”团队,主动“驶入”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项目建设现场,开展“水电气联动报装”上门服务。在项目工地现场,各部门工作人员化身“项目管家”,与施工方负责人面对面沟通需求,现场踏勘管网布局,并联推进水、电、气报装审批流程,以“零跑动”的暖心举措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不仅省去了企业跑腿时间,还帮助企业为项目节省工期。
这一幕正是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创新机制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痛点的缩影。三亚紧扣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红色引擎”,以“政务服务直通车”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以“跨区域通办”打破行政壁垒,双轨并行打造“暖心、便利”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政务服务直通车\
从“窗口等人”到“服务上门”
近日,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天涯区精神障碍残疾下乡评定活动,携手医学专家,将政务服务直通车开进社区,为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开展集中鉴定服务,同步提供“帮办代办”便民服务,让特殊群体享受“一站式”政务服务暖心体验,努力破解该群体“出门难、鉴定难、办事难”三重困境。
据了解,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通过市、区两级联动的调度机制,打造“上门服务-快速办理-结果送达”闭环体系,政务服务直通车已累计发车44次,走进50个社区、学校、商圈。从住建、人社到公交集团、农商银行,多部门服务集成上车,让政务大厅“开”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从“人找政务”到“政务找人”的转变。
\跨区域通办\
破“属地限制”推进“跨域通办”
“没想到在崖州就能办好吉阳的护士证变更,不用来回跑60多公里。”崖州区陈护士通过“跨区域通办”专窗提交执业许可证变更申请,依托“异地收件+材料流转+属地审批”模式,当天就完成审批并收到了邮寄到家的新证件。这种“跨域通办”服务链,正是三亚深化政务服务跨区域协同,提升服务效能的具体成效。
同样受益的还有崖州区陈先生。他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时,按要求需前往三亚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登记。工作人员启动跨区域通办机制后,通过“异地收件、远程办理、邮寄送达”模式,全程帮办代办,让他“一次没跑”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近年来,三亚不断推进“跨区域通办”改革,纵向打通“三亚经济圈”及广州、南宁、中山等省外27城,横向联动市、区两级,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跨省通办”831项、“全省通办”2237项、“三亚经济圈通办”2255项、“全市通办”1268项。设置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专区,建立完善收件、办理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按“行业+综合”构建“1+N”收件模式,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由点到面普及,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再受“属地限制”。
“我们将继续探索直通车可办事项,让更多服务向基层延伸。”三亚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依托区、园区、大社区等政务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层服务网点全覆盖,让企业和群众就近享受高效的跨区域通办服务。同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以“直通车”驶出为民服务的“加速度”,用“跨域通办”架起便企利民的“连心桥”。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原标题:
红色引擎驱动
三亚政务服务暖心便民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