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糖尿病 不做“小糖人”
认识糖尿病 不做“小糖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的糖尿病管理并非易事,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即使是一日三餐,也要经过不断的权衡和决策。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那么,哪类人群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且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三亚市人民医院丨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董非斐介绍,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是保持体内血糖浓度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阻碍其发挥作用时,血糖浓度就会升高,而血中糖分过高,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大多数人是体检时被发现。”董非斐介绍,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表现为尿频,尿量增多,经常感到口渴,饮水量增加,饮食摄入量多,而体重降低,还有全身乏力、皮肤瘙痒、视力降低等表现。

  这些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董非斐介绍,生活中,六类人属于糖尿病易患人群。

一是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食用过多的糖分(比如经常吃甜食、巧克力等)、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都易得糖尿病;经常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二是肥胖者: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就是脂肪细胞增多增大,脂肪细胞会生成和分泌许多细胞因子,有些细胞因子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欠佳,于是血糖升高。

三是家族存在糖尿病遗传基因者: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其亲属也较他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四是妊娠期女性: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易得糖尿病。

五是长期服药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的人群,或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血糖升高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都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六是血脂控制不良者: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也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危害不容小觑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董非斐介绍,一是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和神经发生病变,进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二是中枢神经病变会使大脑的老化加快,引起老年性痴呆。三是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多脏器的功能调节,引起腹泻、便秘、胃轻瘫、心动过速、低血压、尿失禁、尿潴留、阳痿、对光反射异常、多汗或少汗等一系列复杂的病变。四是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痛觉丧失,受伤或患部分疾病时无法及时发现,贻误病情。五是周围血管病变会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进而导致肢体出现溃疡甚至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六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使患者视野力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失明。七是糖尿病肾病会缓慢进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八是糖尿病对血管的影响还会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目前,糖尿病仍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但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董非斐提醒,经过药物治疗各项指标达到平稳后,是否停用或调整用药,应在保证综合指标长期达标的前提下,在科学饮食、配合运动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董非斐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一是健康生活: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二是配合诊治: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三是主动管理: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等。

四是平和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五是寻求支持: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责任编辑:王雪杉 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认识糖尿病 不做“小糖人”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11-13 06:50:54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的糖尿病管理并非易事,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即使是一日三餐,也要经过不断的权衡和决策。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那么,哪类人群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且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三亚市人民医院丨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董非斐介绍,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是保持体内血糖浓度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阻碍其发挥作用时,血糖浓度就会升高,而血中糖分过高,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大多数人是体检时被发现。”董非斐介绍,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表现为尿频,尿量增多,经常感到口渴,饮水量增加,饮食摄入量多,而体重降低,还有全身乏力、皮肤瘙痒、视力降低等表现。

  这些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董非斐介绍,生活中,六类人属于糖尿病易患人群。

一是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食用过多的糖分(比如经常吃甜食、巧克力等)、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都易得糖尿病;经常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二是肥胖者: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就是脂肪细胞增多增大,脂肪细胞会生成和分泌许多细胞因子,有些细胞因子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欠佳,于是血糖升高。

三是家族存在糖尿病遗传基因者: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其亲属也较他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四是妊娠期女性: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易得糖尿病。

五是长期服药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的人群,或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血糖升高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都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六是血脂控制不良者: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也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危害不容小觑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董非斐介绍,一是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和神经发生病变,进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二是中枢神经病变会使大脑的老化加快,引起老年性痴呆。三是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多脏器的功能调节,引起腹泻、便秘、胃轻瘫、心动过速、低血压、尿失禁、尿潴留、阳痿、对光反射异常、多汗或少汗等一系列复杂的病变。四是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痛觉丧失,受伤或患部分疾病时无法及时发现,贻误病情。五是周围血管病变会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进而导致肢体出现溃疡甚至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六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使患者视野力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失明。七是糖尿病肾病会缓慢进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八是糖尿病对血管的影响还会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目前,糖尿病仍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但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董非斐提醒,经过药物治疗各项指标达到平稳后,是否停用或调整用药,应在保证综合指标长期达标的前提下,在科学饮食、配合运动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董非斐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一是健康生活: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二是配合诊治: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三是主动管理: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等。

四是平和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五是寻求支持: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责任编辑:王雪杉 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