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也有它的不良反应。其中,药物性肝损伤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哪种药物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且听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疗保障中心药剂科主管药师陈怡君的专业建议。
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1000种以上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是指由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药品,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损伤,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5位。一旦发生,通常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危及生命。
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1000种以上。常见药物包括中药、膳食补充剂、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一是中药、膳食补充剂:中药常被视为“天然无害”的良药。但由于其植物成分混淆,外源性污染,故意掺假等多种因素,某些中药可能导致肝损伤。引起肝损伤的常见中药有何首乌、雷公藤、淫羊藿等及其汤药或中成药。膳食补充剂是一种口服的,包含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的产品,含绿茶提取物、藤黄果或酵素等成分的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可能会造成肝损伤。
二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脏损伤,多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代表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常见于多种非处方药,尤其是感冒药中,若短时间内重复服用多种不同品牌的感冒药,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进而引起肝损伤。
三是抗结核药物:国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在10%左右。代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通常发生在治疗的前两个月。
四是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靶向药物,还是新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都可能导致肝损伤。代表性药物有奥沙利铂、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等。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陈怡君介绍,近期尤其是6个月内使用过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是判断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的依据。从症状上看,轻度的肝损伤可能不会有症状,重者则可出现黄疸(如全身皮肤和/或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症状。胆汁淤积明显者还可能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表现。
“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陈怡君建议,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损伤治疗药物,如异甘草酸镁、双环醇,肝损伤治疗药物不是使用越多越好,一般不推荐2种及以上药物联合应用。
陈怡君表示,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一是不乱服用药物,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来路不明,成分不清的食品、中草药、保健品、补品、民间偏方都具有很大潜在风险,应尽量避免服用,必须服用时要监测肝功能。二是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超剂量、超疗程、重复用药。三是加强监测,如果近期服用药物之后出现乏力、恶心、胃口变差、腹部不适以及巩膜变黄、尿色加深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原标题:安全合理用药 谨防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