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与传承宝贵的黎族医药文化,推动其与现代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实施以“提升黎族医药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黎族医药“薪火传承”计划工作方案,并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开展系统性乡野调研、建设黎族医药体验区、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等多维度举措,为黎族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与应用评价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黎族医药是主要聚居于海南的黎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承载着黎族人民数千年来与自然共生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诊疗技术、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然而,其传承多以口传心授为主,面临体系化不足、技术流失等挑战。该方案的推进落实,旨在系统性地应对这些挑战,激发黎族医药的内在活力与发展新动能。
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生在保亭黎药种植园辨识药物。云天佑 摄
深入乡野调研
挖掘传承脉络与特色技术
近期,由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师生组成的“民族团结,医路同行”调研团队,深入黎族村落,开展地毯式乡野调研。他们寻访知名黎医代表、黎药传承人,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记录、影像采集等方式,全面搜集、整理散落民间的秘方、验方、诊疗技术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与传承谱系。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抢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黎族医药知识,厘清了其学术源流与技术脉络,为后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建设沉浸式体验区
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
黎族医药体验区是集医疗服务、保健康养、学术传承、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促进、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示范区,目前我省已建成8个黎族医药体验区,其成为黎族医药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调研团队走访了省内多个黎族医药体验区发现,体验区内不仅集中展示了黎族习用草药、特色诊疗工具、传统炮制工艺以及珍稀濒危黎药的培育方式,还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让参观者直观感受黎族医药的“望、闻、问、切”技术,以及黎药熏蒸、黎药浴、黎医灯火灸、牛角拔罐、藤灸等特色疗法。透过体验区内满墙的锦旗,也能感受到黎族医药在现代临床中的实用价值。
乐东黎族医药体验区负责人介绍道,黎族医药特色技术和黎药香药枕等文创产品深受“候鸟”群体的认可和喜爱,成为每年冬季海南康养旅游的热门选择,体验区不仅打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海南礼物”,创造了公众了解黎族医药文化的窗口,还是促进康养旅游、健康消费的重要路径,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调研团队参观乐东黎族医药体验区。云天佑 摄
构建信息化平台
奠定数字化发展基石
面对信息时代的要求,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着力建设黎族医药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整理调研所得的文字资料及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归档、分类与存储,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黎族医药从业人员、黎族习用草药、黎族医药特色技术、黎族医药书籍等数据进行知识图谱构建与智能检索功能开发。平台不仅确保黎族医药知识的安全保存与高效管理,更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协同研究,为下一步开展黎医药技术应用评价等循证医学研究以及新产品(如新药、健康产品)的研发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效率与传播广度。
系列举措的协同推进,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黎族医药的“新质生产力”——即通过科技创新要素的注入,解放和发展黎医药这一传统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体验区促进了价值转化,调研夯实了资源基础,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
调研团队负责人表示:“提升黎医药新质生产力,对于完善黎族医药技术体系、促进乡村振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都具有深远意义。未来将继续深化各项工作,并启动黎医药特色技术的应用评价研究,推动其成果转化,让古老的黎族医药智慧在守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八个黎族医药体验区分别位于:
乐东黎族自治县
昌江黎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东方市
五指山市
陵水黎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