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关乎亿万中国人的饭碗;
十年政策,藏着中国农业突围的密码。
从“卡脖子”之痛到“翻身仗”之战,
从“种质资源保卫”到“生物育种领跑”,
中央一号文件剑指种业,将其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隐藏赛道”。
当全球粮食博弈暗流涌动,
中国如何用十年时间重构农业“芯片”?
政策工具箱里又藏着哪些破局关键?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天发布
关于种业特别提出
▼
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同时
让我们重温十年来
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种业的政策
看大国农业如何从种子开始
攥紧自己的命脉
-2024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2023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2022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202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 打好种业翻身仗。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 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
●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
-2019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 稳定粮食产量。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
-2018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
-2017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 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 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
-2016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 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
●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推进海南、甘肃、四川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优异畜禽新品种。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贯彻落实种子法,全面推进依法治种。加大种子打假护权力度。
-2015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 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
●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新闻多一点
今天,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正式发布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后,第六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想要深刻领悟文件精神
这些专有名词值得关注
↓↓↓
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多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以补定占
“以补定占”,是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前提下,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对违法建设相应冻结补充耕地指标。
“以补定占”是一个耕地占补平衡采取的倒逼机制,建设所占用耕地的质量等别和数量不能高于补充耕地的质量等别和数量。也就是:能够补充什么等别的耕地,就只能占用不高于该等别的耕地;能够补充多少数量的耕地,就只能占用多少数量的耕地。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来防范占补平衡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的问题。
南繁硅谷
“南繁硅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项目,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抓手和加速器。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南繁”是指每年秋冬季节,将农作物品种带到海南等我国南方光温条件适宜的地区,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代和种质鉴定等活动的方法。目前,全国29个省份800多家南繁单位在海南设立稳定的科研育种基地,数十名育种领域的院士及近万名科技人员常年奔走在“南繁基地”。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关键词是“省际”和“横向”。原来是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纵向利益补偿,现在,粮食主销区要从主产区调粮食,得对主产区进行必要的利益补偿,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得实惠、不吃亏,进一步激发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多种粮、多打粮。这是对原来国家纵向利益补偿机制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有利于督促主销区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构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
海上牧场
“海上牧场”即“海洋牧场”,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森林粮库
“森林粮库”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饭碗提供了更“丰盛”的食品。森林食物主要指森林或林地生产的食物,包括可食性的果实、花、叶、枝、皮、根、脂液以及寄生物、附生物等非木质林产品,分为经济林、林下经济产品、可作为牲畜饲料的间接性食品三大类。
三保障
“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庭院经济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其特点是“小而全”。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
四好农村路
“四好农村路”指的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北”工程
“三北”工程,全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改革开放元年部署实施的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工程建设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地区,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尔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涉及13个省(区、市)的725个县(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5.3%。工程规划从1978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3个阶段8期工程建设。目前所处的“2021年—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初,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形成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即: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